完成5颗卫星在轨验证,「起源太空」持续推进太空望远镜与太空资源开采任务


完成5颗卫星在轨验证,「起源太空」持续推进太空望远镜与太空资源开采任务


文章图片


「起源太空(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是一家致力于太空资源开采和利用的商业航天公司 。 成立两年多时间 , 起源太空已经完成5颗卫星的在轨验证 , 包括国内首颗紫外波段商业卫星、国际上首颗采用“龙虾眼”成像技术的大视场X射线探测卫星、全球首个太空采矿原型机器人、我国首个可见光与紫外波段的太空望远镜等 。
“仰望一号”望远镜发射前的总装测试状态 , 图片来源:起源太空

星座构建:仰望星座、NEO系列、深空月球抵近探测 2021年6月11日 , 我国第一台光学、紫外太空望远镜“仰望一号”成功发射 , 也是全球首台商业太空望远镜 。 “仰望一号”在开展多波段天文观测任务的同时 , 也在探索许多商业观测与合作的可行性 。
根据起源太空的报道 , 在成功在轨部署两个月后 , “仰望一号”不仅完成了银河系、仙女座星云的高清拍摄 , 还成功捕捉到星链、中国空间站等中高轨道人造天体的活动影像 。 另外 , 仰望一号也涉及夜光遥感领域 , 拍摄出非常清晰的夜光影像 , 对于社会经济参量估算、城市监测、生态环境评估等领域有重大意义 。
起源太空创始人兼CEO苏萌告诉36氪 , 起源太空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仰望二号”的发射计划 。 “仰望二号”在主要性能指标上有平均一个量级的提升 , 比如有效像元数、读出噪声、暗电流、分辨率、姿态指向精度、姿态稳定度、固存容量、传输速率等等方面 。 “仰望二号”将具备更强的暗弱目标观测能力 , 更好的观测质量 , 更长的观测时间 , 更丰富的数据量 。在功能定位方面 , “仰望一号”进行了多个场景的成功验证 , 积累了观测经验 , 丰富了应用场景 , 远好于立项之初的预期 , 尤其是在近一年的运营基础上 , 有了仰望二号的迭代设计 , 在近地小天体目标的观测、行星防御领域、空间目标观测等方向有显著提升 。
除了仰望星座外 , 起源太空的太空资源开采星座NEO系列也在按计划推进中 。 2021年4月27日 , 起源太空NEO-01采矿机器人成功发射 。 该商业航天器致力于开采太空资源 , 是未来实现采矿及小行星整体开采的初代设备 。 除了主任务外 , NEO-01还搭载了摄像头 , 助力研究人员研究太空中的实验过程 。 NEO-01航天器目前运行良好 , 马上将成功在轨运行一年 , 已成功开展了一系列既定实验 , 四个有效载荷收集了大量数据 。
今年下半年除“仰望二号”的发射计划外 , 起源太空还计划发射一颗小型空间实验室验证卫星 。2023年 , 起源太空计划完成仰望星座系列卫星3、4、5号及NEO系列02卫星的发射任务 。
对于商业深空月球抵近探测项目 , 目前主要技术方案已经基本确定 , 包括主载荷、抵近方式、轨道设计等 。 抵近后将会开展一系列的技术能力验证任务 , 计划于2024年实施 。
【完成5颗卫星在轨验证,「起源太空」持续推进太空望远镜与太空资源开采任务】开罗夜间遥感渲染图 , 图片来源:起源太空

业务发展计划:独特数据资源 作为一个前沿科学赛道的初创公司 , 如何将科研能力转化为实际业务 , 是起源太空关注者经常提出的问题 。
实际上 , 起源太空从创立以来就非常务实 , 始终在科研任务和应用业务之间达成平衡 , 以避免初代太空采矿企业因资金消耗速度过快而无法可持续运营的陷阱 。 通过高校科研任务、太空目标观测、数据分发等业务的拓展 , 起源太空的收入来源也更加多元 。
苏萌表示 , 实际业务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 “仰望一号”太空望远镜发射后 , 除了完成天文学科研观测以外验证的新的观测能力 , 还产生了人造空间目标观测以及夜光遥感拍摄等潜在发展应用领域 , 起源太空正在构建全球最大、最完善的小天体数据平台(采集、处理、分析) , 已经迭代研发了相应的数据分析软件 。
独特的数据资源 , 是起源太空提供数据资源服务最大的优势 。 当前市场对小天体在轨观测、空间人造目标超高精度定轨观测的需求旺盛 。 2021年7月和10月 , SpaceX发射的“星链”(starlink)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 。 出于安全考虑 , 中国空间站组合体两次实施对“星链”卫星的预防性碰撞规避控制(“紧急避碰”) 。 随着“星链”卫星持续不断地发射 , 未来无论是天文观测活动、还是空间站的安全规划 , 都需要大量的人造空间目标运动轨迹数据 , 以提前保证天文观测活动正常开展和空间站轨道活动安全 。 这些需求 , 刚好与起源太空独特的小天体资源库和空间人造目标观测数据相匹配 。 科研机构与政府也有相应的研发与付费意愿 。 起源太空可实现多维度、大体量的非公开人造目标数据的探测采集 , 并获取百米级误差的超高轨道精度空间人造目标数据 , 形成数据资源的独特壁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