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镜头总要凸出来,就不能按进去吗?科学家:在按了
文章图片
小编的手机镜头突出程度还不是很高 , 但已经不能平放在桌子上了 。
起身上厕所 , 你新买的 iPhone 13 Pro Max 1TB 国行远峰蓝放在桌子上 , 没带手机壳 , 突出机身的镜头让它在桌子上很不稳定 。 突然 , 电话来了 , 你的手机不断震动 , 向桌边蠕动 。 在你从厕所出来的一瞬间 , 它在你的注视下摔向地面 。 随手机屏幕一起碎裂的 , 是君子爱财的心 。
不知道从么时候起 , 人们手机背面突出的镜头模组感到司空见惯了 , 再也没有人吐槽为什么镜头突出机身这么多 。 不带手机壳的情况下 , 有的手机因为镜头模组突出过多 , 消息提醒的震动甚至能让手机从桌子上滑下来 。 从大哥大到现在的智能手机 , 这么多年来手机已经薄了这么多 , 难道我们就不能把镜头做薄一点吗?
还真不行 。 电子部件的小型化让我们逐渐步入了信息时代 , 我们可以在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上建立起堪比整个城市的复杂结构 , 让其中无数条电流都在纳秒的时间尺度上完全按照工程师制定的规则移动 。 但是 , 我们今天使用的镜头 , 除了在进光量、相差、色差等成像质量方面有所进步 , 在原理上 , 和 1839 年路易 · 达盖尔第一次拍到人时所使用的镜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 对于成像光学系统而言 , 技术一直没有本质上的进步 , 仿佛基础科技被 " 智子 " 锁死了一般 。
文章图片
第一张拍到人的照片 , 摄于 1839 年 。 图片来源:Louis Daguerre/public domain
传统镜头在成像时 , 整颗镜头都可以等效成一个凸透镜 。 但镜头不能只由一个凸透镜组成 , 因为它存在像差和色差 。 于是镜头需要由多片镜片组成 , 每一片都有各自的职责 , 有的负责偏转光线 , 有的负责消除色差 , 有的负责消除畸变 。 每一片镜片都需要经过复杂的研磨过程 , 装配时也需要极高的精度 。 毕竟 , 光学可是人类掌握的最精密的学科 , 制造芯片的光刻机 , 探测引力波的激光干涉仪 , 都是光学仪器--精密的背后 , 是居高不下的成本 。
摄像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我们对高质量图像的需求与日俱增 。 不论是自动驾驶 , 还是无人机避障 , 都需要大量成像数据 。 就算现在手机镜头尺寸较小 , 也能依靠流水线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 但受到传统光学镜头原理上的限制 , 它必须由多片镜片实现 , 厚度和成本总是无法降低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
超镜头
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镜头本身 , 而是镜头最终在传感器上呈现的图像 。 如果有什么轻薄简单的结构可以替代传统镜头 , 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 而超镜头(metalens)就是这样的光学仪器 。
看到 "meta" , 最多让人想到的是元宇宙 。 但其实 , 材料学领域很早之前就已经用上这个名词了 。 超镜头的 "metalens" 也是衍生于超材料(metamaterial)和超表面(metasurface)这两个概念 。 "Metamaterial" 一词源自希腊语 "meta" , 意为 " 超越 " 。 超材料超越了普通材料的范畴 , 具备普通物质不具备的特性 。 与其说超材料是一种物质 , 不如说它是一种由金属、硅和塑料等常规物质构成的特殊的人造结构 。 如果把这种结构整体看成一种物质 , 它就可能具有特殊的性质 , 比如可能具有负的折射率 。
文章图片
由电子显微镜采集的一种可能的超镜头模式示例 。 (图片来源: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