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您好谢邀!“愁”,是一个形象词,从心旁,忧虑的意思,字亦作“愀” 。

“秋”字是象形字,代表的是“收获”,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是人们一年辛勤劳作的希望所盼 。“秋”一向含有优、闷、惨、淡之意,自然也就成为人们悬挂在心上,令人忐忑不安,掛念、担忧的事 。很多诗人多用“人如秋,心若秋”表达苦闷的心境,所以表示这一心情的字都包含有秋的部分,如“愁”、“愀” 。

自故悲秋多寂寥 。秋天,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秋风瑟瑟,苹老梧黄,北雁南飞,总之是一派萧索的景象 。

有词云:“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

自古多情人悲秋 。秋风秋雨愁煞人 。

秋到心底深处,自然一番愁意 。

辛弃疾词曰: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包含了难言的愁意 。

今天,人们往往以“秋收、金秋”表示企盼和丰收的喜悦,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中文是范式文字 。在文字之间有相互的关联 。愁:chóu ㄔㄡˊ 。《说文解字》:“愁,忧也 。从心、秋声 。” 。禾谷熟万物皆老似火催之时是秋之范式 。心、秋两范式叠加 。心事如禾被火催熟之时是愁之范式 。

秋:从禾从火 。谷苗长大垂穗者是禾之范式 。禾、火两范式叠加 。禾谷熟万物皆老似火催之时是秋之范式 。禾谷如火催熟急需收割储存 。如果没有把握好时机,就会没有收获 。那么这一年就白辛苦了,未来面临吃饭问题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相与比述背后的意思是在这个时节中必须采取行动,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 。

心、秋两范式叠加 。心头累积的事如禾被火催熟急需处理因未有良策而烦忧担心 。所以愁的本义:忧虑 。如:忧愁、愁苦、愁楚、愁烦、愁虑、愁郁、愁闷、愁容、愁绪、借酒浇愁、多愁善感 。

愁字与忡字的结字原理相通 。忡:chōng ㄔㄨㄥˉ 。《说文解字》:“忧也 。从心、中声。” 。丨下上通于口指向于内(种子生根发芽)是中之范式 。心旁所忧正生根发芽是忡之范式 。本义:忧虑不安的样子、如:忡忡、“忧心忡忡” 。

中文不是象形文字,所以望文生义是非常幼稚的 。

中文不是定义出来的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是在变化的 。认识变化或运动中的事物只有凭籍参照才能有一个确切的认识 。而用经典式样作为参照就能产生共识 。中文的意义都来自范式的相与比述 。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这在汉字表现尤为突出 。文化是发展的,汉字本身也是发展的,我们可以从“愁”字上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愁”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说文解字》对其解释为“愁,忧也 。从心,秋声 。”愁之所以有忧的意思,显然与“秋”有很大关系,我们很有必要先研究一下“秋”这个字 。

“秋”是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创造出了这个字 。“秋”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文字,是用一个蟋蟀的形象来表示秋,蟋蟀的须、尾、脚,在这个字中都很明显 。蟋蟀是秋天最为常见和最为活跃的昆虫,古人很聪明的用这个形象来指代秋天 。

秋天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与“禾”有着很大的关系,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其时万物皆老,而莫贵于禾谷,故从禾 。”所以在金文中“秋”又变成了禾?火?龟,成为了一个形声兼会意字,龟读作(qiu)表音 。(龟兹qiūcí是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一带,这个字常被读错 。)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在小篆中“秋”字基本定型,趋向于现代字方向,火?禾,或禾?火,禾在左右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籀文到小篆,秋字的组成部分中为何一直有一个“火”字 ,对此,学者有多种看法 。野狐以为这怕是与古人耕种有关,古代生产能力低下,收获后谷物的秸秆留在土地中,为了方便来年播种,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烧掉,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地肥力,到现在还有百姓偷偷焚烧秸秆,这样最省劳动力,此种办法应该是古人从上古刀耕火种继承下来的吧 。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愁”为何与“秋”有关系 。古人认为“秋,时令属金,其气主杀 。”秋天万物凋敝,一派萧瑟,令人感到生命的寂寥,所以古人逢秋多生悲愁之情,那些敏感的文人更是如此,中国的古诗文可以为证 。

文人士大夫逢秋生悲,那多是精神方面的问题;老百姓到秋天生出忧愁,那可是实实在在物质方面的 。秋天之后是漫长的冬天,古代生产力低下,秋天收获的粮食绝大多数百姓在绝大多数时候是维系不到来年的,所以“青黄不接”成为了历史上很长时间的一个热词 。收获是高兴的,可看着收获的成果,想想后面的日子,能不心生忧愁吗?就像年终我们发奖金,领奖金很高兴,领到手很忧心,因为太少,年过不去呀 。

秋天之后,过冬的衣物更让人忧虑焦心,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一家人过冬的衣物是很重要的事情,游子、役夫、戍卒过冬的衣物都是由家里提供,《诗经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就是这件事;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很多人都清楚;古代诗词中很常见的一个事象就是“捣衣”,此捣衣并不是洗衣服,而是捣布制衣,它都是发生在深秋,因为要准备过冬的衣服了 。古语有“促织鸣,懒妇惊 。”促织就是蟋蟀,“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都到了这个时候,过冬的衣物还没准备好,看来老公孩子要挨冻了 。


为什么心字上面一个秋字便是愁?

文章插图

“愁”字所表达忧的意思与中国农耕文化的特征有极大的关系,从这个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