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肺门淋巴结结核医案
肺门淋巴结结核是指结核病菌进入小儿肺部之后,先在肺叶边缘的肺泡内形成“初次感染病灶” 。在病灶中的一些病菌可沿着周围的淋巴管,顺行(引流)到肺叶近中心的肺门淋巴结,截留在这些淋巴结之内 。大多数情况下,肺叶边缘肺泡内的原发病灶范围常较细小,或很快吸收,而肺门淋巴结却因炎症而肿大,甚至数个粘连在一起,因而在胸部X线检查时,可以见到肿大的肺门淋巴结,故称为肺门淋巴结核 。临床表现为咳嗽、盗汗、消瘦、厌食或纳呆,眼眶凹陷,颈下有结核等 。本病属中医学“肺痨”、“童子痨”等范畴 。临床以参苓白术散“培土生金”,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肺门淋巴结结核医案】【临床应用】
尹雪峰等认为肺痨日久,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故临床常见肺脾两虚之证候,治以健脾益气,养阴润肺 。笔者根据父亲的临床经验,以参苓白术散加味为主治疗小儿肺门淋巴结核45例,患儿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面黄肌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五心烦热,干咳少痰,盗汗或伴自汗,或有午后低热,面颊潮红均经X线摄片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 。患者均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党参10~12g,茯苓10~12g,白术5~10g,甘草2~3g,淮山药10~12g,陈皮4~6g,扁豆10~12g,莲肉10~12g,薏苡仁10~12g,砂仁4~6g,桔梗4~6g,红枣10~12g,炙款冬花10~12g,紫菀10~12g,南沙参10~12g,百部10~12g黄精12~15g,具体剂量因人、因病情轻重而定 。盗汗、自汗重者加浮小麦、麻黄根;阴虚明显者加知母、地骨皮;无明显咳嗽症状者,去紫苑、炙款冬花 。日1剂,分两次服,必要时配合抗痨治疗,3天为1个疗程,轻者3个疗程,重者须坚持6个疗程 。结果临床治愈0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0例
【病案举例】
1.尹某,男,11岁,洞口县山门镇车龙街人,1997年3月5日初诊 。其母代诉:干咳、盗汗、五心烦热,不思饮食1年 。经某镇医院诊断为“小儿结核”,予以“链霉素”、“雷米封”等抗痨药物治疗3个月,但因用药后感觉头晕耳鸣、面颊麻木而停药,转求中医治疗 。刻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干咳少痰、纳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X线片示:肺门淋巴结核结核菌检查阳性,血沉30mm/h 。依据舌脉征象,辨证为肺脾两虚治以健脾益气、养阴润肺,方选参苓白术散加炙款冬花、紫苑、南沙参、百部、黄精、浮小麦,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服药5剂后,咳嗽症状减轻,盗汗消失,饮食增加 。继而守原方减治疗100天,患者面色红润,精神大振,纳食增加,咳、盗汗、五心烦热等症消失 。经线摄片复查,肺门结节状肿块消失,两肺纹理清晰,痰菌检查阴性,血沉10mm/h,病告痊愈.131
按:小儿肺门淋巴结核,中医称“肺痨”、“童子痨” 。其病机关键在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 。小儿禀赋不足,“痨虫”乘虚侵入肺脏,“痨虫”蚀肺,肺体受损,首耗肺阴,肺失滋润,故见干咳、口干咽燥,午后手足心热等阴虚之症 。肺痨日久,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故临床常多见肺脾两虚之证候 。倘若任其发展,则金不生水,而为肺肾两虚,则不属本文治疗范畴 。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根据中医五行相生规律,虚则补其母之治疗法则,在临床中,笔者用参苓白术散“培土生金”,以补脾而培气血生化之源,滋养肺金,故收效较好 。
推荐阅读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支气管哮喘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小儿肺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不孕症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外阴干燥症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子宫全切术后腹泻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宫颈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乳泣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子肿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妊娠恶阻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