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散加减治小儿遗尿症医案、配方

小儿遗尿症
小儿在1~5岁膀胱控制功能渐趋完善,多数在2~3岁以后夜间就不尿床了,如果5岁以后小儿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入睡后遗尿,称遗尿症 。本症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前者是指持续的或持久的遗尿,其间控制排尿的时期从未超过1年,有较明显的家族倾向,情绪波动或环境变化时可暂时加重;后者是指小儿控制排尿至少1年,但继后又出现遗尿 。本病大多病程长,或反复发作,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中也会发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生长发育 。遗尿症的发病机制至今还不完全清楚 。目前王素梅2认为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遗传、膀胱功能障碍、垂体后叶分泌的精氨酸加压素水平不足、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睡眠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
《内经》称遗溺,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但遗溺所指范围较广 。《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本病与尿床相类,并认为“夫人有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 。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 。祖国医学认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调,不能约制水道,可致遗尿;脾肺气虚,膀胱失约,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肝经湿热,火热内迫,可致遗尿;亦有素有痰湿内蕴,睡后沉迷不醒,呼叫不应,而常遗尿者 。
【临床应用】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病,据悉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的夏明医师应用加味丹栀逍遥散基础方治疗肝经郁热型小儿遗尿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所有病例均伴见小便黄而量少,尿味腥臭,性情急躁,面赤唇红,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药用: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 。药物组成:丹皮6~9g,黑山栀6~9g,柴胡6~9g,白芍6~9g,当归6~9g,炒白术6~9g,茯苓6~9g,石菖蒲6~9g,桑螵蛸6~9g,益智仁6~9g,煅牡蛎12~18g(先煎),清甘草3g加味法:舌苔黄腻,加龙胆草1.5~3g,黄柏3~6g;胃纳不佳,加生谷芽6~9g,神曲6~9g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以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结果共治50例,治愈28例,好转16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8.0%
【病案举例】
患儿,男,10岁 。2001年3月初诊 。夜间遗尿1年余,每夜或隔夜1次,小便黄,尿味臊臭,夜间磨牙口苦,面红目赤,平时性情急躁,舌质红、苔黄微腻,脉弦数 。尿常规、腰骶部Ⅹ线摄片、输尿管及膀胱彩超检查均未见异常 。证属肝经郁热 。治宜疏肝清热、固涩小便 。处方:丹皮9g,黑山栀6g,柴胡9g,白芍9g,当归9g,炒白术9g,茯苓9g,龙胆草2g,黄柏6g,石菖蒲6g,桑螵蛸9g,益智仁9g,煅牡蛎18g(先煎),甘草3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
用药2周后,遗尿次数减少,又服药2个疗程后,遗尿止,续予知柏地黄汤加减以善其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小儿遗尿症医案、配方】按: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夏氏3体会到,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三焦,疏通水道,且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 。如小儿娇生惯养,所欲不遂,或学习生活环境改变,学习压力过大,心情抑郁,或家庭不睦,遭受委屈,性情不畅,均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影响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久则郁而化热,疏泄太过,下迫膀胱,膀胱不藏,而致睡中遗尿 。而小儿特有的“稚阴稚阳”、“肝常有余”等生理病理特点则是小儿易于肝郁化热的病理基础 。夏明医师认为,以上50例患儿所表现的尿黄、尿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均为肝经热盛之象,属遗尿症之实证 。《医学心悟·遗尿》中说“火性热速,逼迫而遗”,据此,夏氏3认为,治疗该病当疏肝清热,固涩小便,如误补则生他变 。以上其所用加味丹栀逍遥散方中丹皮清泄肝火;山栀清泄三焦,又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柴胡疏肝解郁且为肝使;白芍柔肝疏肝;当归养血和肝;白术、茯苓调中健脾;石菖蒲开心窍;桑螵蛸、益智仁、煅牡蛎固涩小便;甘草调和诸药,能缓肝急 。全方疏中寓补,补中有散,祛邪而不伤正,故收效较好 。以上所做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及典型病例的治疗结果均显示,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小儿遗尿症确有良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