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癔病医案、配方

癔病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癔病是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障碍没有器质性基础.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遗传,但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具有癔病性格特点的人是癔病的易患群体.
情感爆发常在精神刺激后急骤起病,表现为尽情发泄为特点,如嚎啕痛哭或时而大笑、大吵大闹或声嘶力竭、吐露愤懑,甚至扯头发、撕衣服、捶胸顿足、以头撞墙、地上打滚等,发作时间长短可受周围人的劝慰而变化.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朦胧状态或昏睡可呼之不应,推之不动,四肢僵硬,仅有眼睑颤动,称为"癔病性木僵".有时情感丰富,表情生动,行为夸张,谈话常以歌谣式,其内容多与精神创伤有关,偶有所问非所答之假性痴呆表现.癔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个性特征有关,因此,癔病就是在某种性格基础上,因精神受到刺激而发病,亦可在躯体疾病基础上发病.
癔病大致属于中医学"脏燥"、"梅核气"、"奔豚气"、"哑风"的范畴,中医对这类病证认识较早,有关论述散见于各种医籍.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云:"夫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又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亦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活人书》说:"…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咳不出,咽不下,每发欲死,逆害饮食."《类证治裁》述:"有饮食照常但失音不语者,名曰哑风."本病的发生由五志过极,内伤脏气,或化火生风,或聚津成痰变生诸证,主要病机为阴阳失和,气机紊乱,肝郁心虚,神明失主.
本病主要病变脏腑在肝、心、脾,因为本病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故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各自特点,阴阳、气血之偏胜偏衰病机之转化,辨证论治从本图治.
【病案举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癔病医案、配方】谢某,女,43岁.1998年12月2日初诊.6年前因情志不遂突然胃脘部胀满疼痛,约5分钟后即见意识模糊,四肢僵直,10分钟后才逐渐苏醒,但仍觉胃脘痞闷不适,头昏,纳少神疲,并反复发作,每月发作1~2次,每遇情志刺激而发作频繁.刻诊:时值发作后第2天,表情淡漠,四肢乏力,诉上腹胃脘处痞闷甚,干呕偶作,少腹坠胀,月经每隔45天左右来潮,经色暗淡、量少,苔薄黄,脉弦滑此乃肝郁脾虚,胃失和降,痰饮中阻,神明失养所致.治以疏肝健脾,理气和中,解郁安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白芍、白蒺藜、郁金各15g,枳壳12g,厚朴9g,夜交藤25g药用6剂,脘腹胀满皆减,精神大振,食欲增加,药己中的,效不更方,加生龙牡各20g以增平肝之力,续进15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按:本例属中医学"厥证",其所述醒后胃脘痞满比较突出,伴见干呕、纳差等,正如仲师所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故用半夏泻心汤开结除痞;辅以白芍、郁金、白蒺藜平肝解郁开窍;厚朴、枳壳理气宽中;夜交藤养心安神.药证相符,病人得以康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