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养在我国相传已久,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
《内经》中早已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述 。中医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 。而化气与成形是由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体的每个部分都能得到营养 。因此,食养的关键是保护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若“先天”不足,可通过“后天”食养补之 。如果脾胃虚弱,功能异常,供给减少或过多,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就将受到影响 。
保护脾胃的重要措施有:
一:要饮食有节,做到一日三餐巧安排,俗语说“早饭饱、午饭好、晚饭少”,“晚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 。因为人的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对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功能也比较强,晚上活动少,能量消耗低 。同时,饮食宜清淡,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腻、油煎、过咸的食物,一定要限制动物脂肪,可多吃一些豆类食品和新鲜水果、蔬菜 。
二: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仅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进不洁食物,而且饮食宜温、熟、软,勿食或少食生冷,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尤应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吃饭时要有好心情,吃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饭后不宜马上洗澡或做剧烈运动 。
三: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个人的体质要求,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和东西南北中气候与水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 。
四:在食补或食疗时要注意食物的辛、酸、甘、苦、咸五味所禁或忌口,因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对不同人的体质或疾病,必须避免不同的味气所伤,以免助邪而攻正 。
饮食调理养生方法,古人积累了很多经验,现选择其简单易行者介绍之 。
叩齿
牙齿功能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要健脾胃必须保护好牙齿 。古代养生学家介绍“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 。具体做法是:摒除杂念,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击 。
咽唾
唾液,古称“金津玉液”,民间流传着“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益我度百年”的谚语 。认为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 。此法是晨起漱口之后,宁神闭口,先叩齿36次,然后咬紧牙齿,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搅动,不拘次数,以津液满口为度,再分次缓缓咽下 。
饭后摩腹散步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 。”此法若能长期坚持,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大有益处 。
常吃健脾益胃的食物
大枣
《本草纲目》说:“大枣气味甘,怡年,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
蜂蜜
《神农本草经》指出,蜂蜜能“安五脏,补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久病,和百药,久服强志健身,延年益寿” 。
莲子
清代《本草备要》说,莲子“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发黑不老” 。宋代《太平圣惠方》载莲子粉粥,每次取莲子粉15~2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煮粥,早晚食用,可以治疗年老体弱、慢性泄泻、多梦失眠、夜间多尿,令人强健 。
薏苡仁
明代《本草纲目》说:“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 。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 。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者用之 。”
胡萝卜
中医认为,胡萝卜可健胃行气消食,凡脾虚食停、气滞不畅,证见胸满脘闷、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做辅助食疗 。
适当服用健益脾胃的中药
黄芪
《本草正义》指出:“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 。”一般用量10~15克,蜜炙煎服 。
党参
味甘,性平,功能补中益气,益血生津,为平补保健之品,久服令人长寿 。一般用量10~30克,水煎服 。
黄精
味甘,性平,能补脾润肺,补益肾精,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 。每日服9~15克,水煎服 。
茯苓
【调理饮食:健脾益胃良方(营养常识)】味淡,功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茯苓久服百病除” 。用量一般为9~12克,水煎服 。但阴虚津枯者不宜用 。
推荐阅读
- 与享受美食同时进行的幸福饮食减肥法(营养常识)
- 通过饮食改变你的坏情绪(营养常识)
- 魅力女人饮食十项注意(营养常识)
- 患有弱视的儿童应如何进行饮食调理(营养常识)
- 被家长溺爱的小孩饮食有何问题(营养常识)
- 喝中药能喝咖啡吗?饮食禁忌有哪些
- 儿童饮食食谱 赶紧来看看吧
- 健脾益肾汤治疗肢体损伤后期骨质疏松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 孩子缺锌的七大症状 从平时的饮食方面可以看出来吗
- 疏肝健脾润肠汤治疗习惯性便秘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