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玉米粥治疗慢性肾炎后期用法方法与经验

【组成】生黄芪30克,玉米渣50克.
【制法】黄芪切碎,二味混合.
【服法】煮取粥食,每日一次.
【功效】益气消肿,补气壮肾.
【主治范围】慢性肾炎,蛋白尿和尿中含红白细胞,消失后仍腰酸乏力,略有浮肿诸症.
【运用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病,以中、青年最为多见.本病绝大多数系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也有少数病人起病缓慢,而无明显的急性肾炎病史,一经发现即为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表现多以浮肿、蛋白尿、高血压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为特征.其病程较长,临床现象多变,常以眼睑、腿、脚浮肿,浑身无力,容易疲劳,有蛋白尿或尿中混血,头痛头晕,腰痛酸软以及高血压等为主要症状.慢性肾炎如果防治不善,迁延日久,则可使肾脏组织遭到破坏,最后导致尿毒症.一般以脾阳困阻型为多见.常见轻度浮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凹陷不起,反复发作,经久不愈;面色萎黄,精神疲乏,脘腹胀满,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腻,脉沉濡细.还有一种脾肾阳虚型,常见水肿明显,反复发作,逾年不愈,小便量少,肚腹胀大,腰以下浮肿,按之没指,凹陷不起,面色苍白,腰背觉冷,四肢不温,口淡多涎,腰膝酸痛,大便溏泻,舌淡胖嫩,边有齿印,苔白薄腻,脉沉细弱.
方用生黄芪,黄芪一药味甘性微温,功能助卫气,固皮表,补中气,升清气,托疮毒,利小便.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固表止汗:平素体弱的人,或久病重病之后,表虚卫气不固,常有自汗、易受风寒感冒等情况.治疗表虚自汗,可用黄芪固表止汗.常配合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等同用.对于卫气虚,易出汗,经常易患感冒的,可用黄芪助卫气、固皮表.常配合白术、防风(玉屏风散)、桂枝、白芍等同用.
2.补中益气: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久溏、面黄气短,或兼腰腹重坠,或兼脱肛者,可用本品补益中气,升提清气.常配合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同用(例如补中益气汤).配党参(或人参)、升麻、白术、甘草,为"举元煎",可治疗脾阳虚、中气下陷而致气短、腹沉坠、久泄、脱肛、崩漏等症.
3.补气生血:气血同根,如骤然出血,血虚气脱,出现
面白、出汗、气短、脉细而快等症,可用黄芪60克,当归15克,急煎服,以补气而生血.如出现四肢厥冷、全身凉汗、血压急剧下降者,还可配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等急煎,立刻灌服,进行抢救.
4.托毒排脓:气血虚弱之人患疮疡,因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使其化脓排毒而致脓为稀水状,久不收ㄇ.可用生黄芪配合党参、白芷、防风、当归、川芎、桂心、厚朴、桔梗、五味子、甘草等同用(例如托里十补散、托里黄芪散).
据近代研究,黄芪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改善血行,使久坏之肌细胞恢复活力,故可治慢性溃疡痈疽.
5.本药还有另一重要功效,就是消水肿.黄芪还有利尿作用.常用于治疗头面、四肢水肿,可配合防己、白术(或苍术)、甘草、姜皮等同用(例如防己黄芪汤).或配茯苓、桂枝、甘草、防已(防已茯苓汤),用于全身皮肤及四肢皆水肿,并感觉有些怕风的病人.据近代报导,用本品单味(每日30~60克)浓煎服,可对肾炎的水肿有效,并对消除尿中蛋白,有一定帮助.也可配合玉米为粥食,参、茯苓、山药、苡米等同用.配北五加皮、桂枝也有效.但应随时注意结合辨证论治.据实验研究报导,用于利尿时,用量不可过大,以15克左右为宜,可资参考.
黄芪生用偏于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脓、敛疮收口;炙用重在走里,能补中益气、升提中焦清气、补气生血、利尿.
黄芪皮功用同黄芪,但善于走表,偏用于固表止汗及气虚水肿.
用量一般为6至15克.重病或需要时,可用到30至60
克.
胸闷胃满、表实邪旺、气实多怒者勿用.
附:
(58)苏蝉六味地黄丸(近人经验方)
熟地18克,山萸9克,黄芪15克,玉米须12克,益母
草10克,泽泻10克,山药18克,秋蝉衣3克,紫苏叶6克,丹皮9克,桃仁5粒.
用清水文火煎,空腹服,每日一剂.
蛋白尿多者,可重用黄芪至30克;白细胞多者,加马齿24克;红细胞多者,可加血余炭、黑蒲黄各10克(纱布包).
此方出于福州地区老中医,确有一定疗效.
临床治疗肾病综合征整个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病情不够稳定,很容易反复.《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说"平治权衡,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要观察其症孰重孰轻,或发汗,或利水,或通瘀,或祛积,灵活掌握.临床证明水肿病例最怕感冒,最易受感引起反复,迁延日久,气血就衰,面色不荣,睑浮肿,按之如泥,蛋白尿很难消失.
本方注意肺脾肾三脏,表从表散,里从里固,故有良效.
(59)固肾汤(徐蒿年方)
怀山药24克,熟地15克,细辛3克,益母草24克,大
小蓟各10克,小石苇10克,杜仲15克,补骨脂15克,覆盆子10克,核桃肉24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
【黄芪玉米粥治疗慢性肾炎后期用法方法与经验】徐氏用此方,往往和补中益气汤并用,如遇经常服用激素的患者发生咽炎,或服温补药后,咽痛加剧,蛋白质流失过多,真阴亏虚,水火不济,火炎灼金,金水无以资生者,改用滋阴清利,以大补阴丸方为基础,用药如熟地、龟板、知母、黄柏、元参、升麻、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大蓟、石苇,薏仁、单薢、五味子为主,药后往往尿蛋白逐渐转阴,可较顺利地撤除激素.还有一些病人表现为脾虚卫表不固,湿热内蕴,常易感冒,皮肤湿疹瘙痒,反复不已,常伴腰酸乏力,尿蛋白始终不易下降,以益气固表祛湿法,可使尿蛋白转阴.方以玉屏风散为基础,合清热燥湿、化浊渗湿之品,用药如黄芪、防风或羌活苍术或白术、炙甘草、薏仁根、玉米须、地肤子、白鲜皮、粉草薜、苦参、木通、红枣、乌梅等.有的患者病程较久,尿液检验蛋白和红细胞并见,或交替出现,或蛋白尿伴有顽固性水肿者,此属水病及血、久病入络的见证,常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质暗紫,或舌胖,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高,均当作为瘀血论证,遵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之意,在益气药中增加当归、赤芍、丹参、生地榆、马鞭草、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以补气药来推动活血行瘀能力,使瘀血消失,循行归经.临床验案颇多,足资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