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被人类创造出的塑料 , 最终“污染”了人类自己 。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
而在英国《卫报》报道的另一项研究中:微塑料颗粒已被证实可以附着在血液中的红细胞外膜上 ,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它们输送氧气的能力!
相关报道截图
但这些危险的微塑料颗粒 , 究竟是怎么进入人体血液的呢?
22名志愿者带来的惊人结果为了弄清楚微塑料颗粒对人体的影响 , 科学家们一共收集了22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 。
就是在这22份血液样本中 , 科学家们发现 , 其中77%都有微塑料颗粒存在的证据 , 平均浓度达到了每毫升1.6微克 。 并且 , 这些微塑料颗粒的成分还不一样 , 光是可量化检测出的塑料种类 , 就有3种:
50%的样品中被检测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分 , 常见于矿泉水等饮料瓶或部分药瓶;
36%的样品中被检测出PS(聚苯乙烯)成分 , 常见于泡沫饭盒等食品包装;
23%的样品中被检测出PE(聚乙烯)成分 , 常见于日常使用的塑料袋 。
微塑料颗粒
这些成分……难道血液中的微塑料是被我们吃进去的?
的确 , 微塑料进入人体血液的途径中 , “口服”是非常常见的一类 。 已经有研究证实 , 外卖包装、瓶装矿泉水 , 甚至是一些经塑料包装的药品中的微塑料 , 的确有几率通过肠道黏膜被人体吸收 , 最终进入血液 。
不过 , 除了这种方式之外 , 微塑料还有另外两个“通道” 。
一种是通过与人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后进入人体 。
比方说 , 一个人生病后需要输液 。 但由于现在市面上的输液管大多是塑料制品 , 那么这个输液的过程 , 就有一定几率导致微塑料颗粒直接进入人体 。
医用塑料输液管
另外一种 , 则是直接“吸入” 。
研究表明 , 大小在1~20nm之间的空气颗粒是可以被人体直接吸入的 , 而处在这个大小之间的微塑料颗粒也有很大的可能被吸入肺部 , 然后透过肺泡等组织进入人体血液 。
这一次 , 真的要重视了!事实上 , 这并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在人体中发现微塑料颗粒 。 自2004年“微塑料”概念被提出以来 , 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研究 。
此前 , 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就预估过 , 平均每人、每周摄入的微塑料总量大约相当于一张信用卡 。 按照这个数据计算 , 每人在10年内就会吃下2.5公斤左右的塑料 , 和一个标准救生圈的重量差不多 。
2021年10月 , 德国的研究员发现 , 婴儿奶瓶也存在微塑料脱落的情况 。 他们通过数据对比 , 发现婴儿粪便中微塑料含量达到了成年人的10倍 。
这些数据看上去虽然吓人 , 但过去人们普遍觉得 , 微塑料颗粒只会停留在人体的肠胃中 , 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 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 荷兰的这项研究无疑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 。 因为微塑料颗粒一旦进入血液循环 , 最严重的后果就是 , 它可能突破人体的血脑屏障!
你可以把血脑屏障简单理解成“一道门” , 挡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 。 如果某些有害的物质
但血脑屏障的阻隔作用也不是万能的 , 比方说 , 当人体发生血管性脑水肿时 , 很多大分子物质就会随着血浆滤液突破这层屏障 , 破坏脑组织的稳定 , 造成严重后果 。 之前 , 韩国的科学家就发现 , 小于2微米的颗粒仅用几天就能在实验小鼠的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中累积 , 最后导致健康的细胞凋亡 。
血脑屏障示意图
【科学家最新研究!僵尸不会吃掉你的脑子,但“塑料”可能会】微塑料颗粒究竟能不能突破人体的血脑屏障?
在人体内积累多少才能对实际健康造成影响?
推荐阅读
- 在太阳系中,哪里的黄金最多?
- 人类的大脑相当于多少G的内存?其实我们一直都低估了大脑的能力
- 科学家们发现了人类处理行动结果的神经元
- 陈根:光遗传学,实现对大脑的操控
- 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的福音将至
- 撒哈拉沙漠究竟有多深?如果挖光沙子,底下有什么?
- “失踪”35年的楼兰考古报告在苏州发现!唤醒遗珠的是考古师生情
- 一个是专吃白蚁的食蚁兽,一个是吃光一切的行军蚁,谁更强?
-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