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西传统民居文化

在江西文化发展的历史中 , 江西的传统建筑文化逐渐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 。江西的传统民居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江西的乡土气息 , 其装饰图案也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 。下面的文章带你领略多姿多彩的江西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
赣派古民居特色鲜明 , 讲究实用 。因地缘关系和经济文化背景、地理气候的近似 , 赣派古民居与徽派古民居建筑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两者同属于天井式建筑 , 但赣派古民居更加注重内部构架和陈设上的实用性 , 较少有徽派古民居建筑大面积的雕梁画栋 , 出檐用斜撑而不用斗拱 , 建筑两侧的马头墙一般不如徽派建筑发戗早、起翘高 , 人字型屋面下端直接为檐口 , 正面檐口线有一字型和凹字型 。
吉安一带建筑外墙多用眠砖 , 南昌与抚州多用单丁斗砖 , 墙体下部多用麻石、红石勒脚 , 清水外墙 , 青灰瓦 。
赣派建筑中主体建筑部分高大规整 , 辅助房则因地段的原因或大或小 , 或高或低 , 很不规整 , 它们围合在主体建筑两侧 , 这样从外看住宅的外形变化就丰富起来 。屋架较高 , 约六米 , 这是赣派建筑的一个特征 。由于住宅沿巷子密集排列 , 互相之间有多侧门贯通 , 遇到紧急情况 , 能很快疏散 , 这使得赣派建筑的功能性大大提高 。
赣派民居正门造型装饰丰富 , 除一字门外 , 还大量使用八字门、牌坊式门和贴壁垂柱门 , 大门石材除红石外还普遍使用豆绿石 。南昌、抚州大门以石雕为多 , 吉安与赣南则以砖雕为多 。从门的装饰来说 , 多在门墙上做门罩 , 用青砖做柱子 , 并有精细的砖雕 。赣派民居在指导思想上依然恪守儒家的中庸与内敛 , 强调建筑的坚固实用 , 不论是粗犷大方、严守“三间五架”的明代民居 , 还是精巧细致、开间众多的清式住宅 , 都较多地坚守了这一点 。
赣派古民居建筑较为重要的元素是天井 , “天井”是南方特有的建筑式样 , 但赣派古民居的天井仍具有自身特点 。天井具有解决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 , 因此赣派古民居建筑前平面结构基本单位“进” , 就是以天井为中心展开的居室组群 , 以“进”为单元纵横组合 , 可以连接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建筑群体 。
赣派古民居建筑基本采用木构架承重 , 砖或土外墙只起到围护作用 , 因此不少房屋外墙倒塌 , 而木结构却完好无损 。现在遗留的赣派古民居大多为清代的穿斗式结构 , 只有少数因减柱或空间变换的需要要少量加入抬梁式结构 。
同时赣派古民居建筑精心规划 , 注重风水 。赣派古民居建筑往往处于一个和谐完备的人居体系当中 。它既注意与周边环境相适应 , 也注意与祠堂、庙宇、牌坊、门楼、戏台等功能性建筑有机结合 。一般村庄创建或改造 , 都经过精心规划 。很多古村都建于河流或湖泊旁边 , 这样可以使居住者就近获得可直接使用的水源 , 还可以通过河流与外界进行联系 。即使没有天然湖泊 , 人们也会挖掘人工湖以形成汇聚雨水的水塘 。
赣派古民居建筑从传统的风水观念出发 , 在选址、布局上讲究风水效果 , 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赣派古民居村落隐映在青山古树之间 , 在这里 , 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气息 , 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 , 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 。建筑作为环境艺术必须植根于周围环境之中 , 与周围环境氛围有机统一 。
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 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观感 , 还可以更好的装扮环境 。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崇尚自然” , 好的建筑应与四季吻合 。“四时之景不同 , 而乐意无穷也” , 这是一种境界 。建筑和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 , 就是一幅文人山水画 , 从建筑中观赏自然 , 从自然中欣赏建筑 。在赣派传统建筑当中 , 绘画中的“线”也体现在装饰图案中 , 那些建筑装饰图案带有鲜明的纹身特点 。
建筑装饰图案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 , 通过接触、认识周围各种事物 , 形成形象思维 , 逐步描绘和创作出来的 。“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上 , 经常可以见到线的运用 。流坑建筑中的各式门楣窗雕、砖雕石刻图案和造型正是线运用到建筑装饰中的最好诠释 。透窗多施以镂雕 , 以内外连锁的几何线造型为主体 , 线条 纵横交错 , 构图完整严谨 , 线条刚劲有力 , 曲线各异 , 显示了健康质朴的民间艺术特色 。”
【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西传统民居文化】赣派民居在设计中充分而理性地运用了线的各种处理技法 , 通过变化中求统一的形式营造出别具一格的造型 。赣派古民居建筑设计在理念上也常是这样 , 利用地形、自然环境等因素串起一条线性空间 , 用写意的方式来提取传统建筑中的元素 , 从每一个角度看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心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