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wei|华为年报的最大亮点,不是孟晚舟
3月28日下午4点20分左右,即便孟晚舟悄无声息坐在了华为深圳总部K座会议大厅的第一排,长枪短炮们仍然敏锐捕捉到了“异动”,将镜头齐齐对准了这个穿着黑色套装、微低着头的女人 。
访问:
华为商城作者|宇多田
出品|虎嗅科技组
这次2021年华为年报,由孟晚舟发布 。
【Huawei|华为年报的最大亮点,不是孟晚舟】
文章图片
虎嗅于现场拍摄
由于这是这位华为首席财务官在2021年9月获释回国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相比于财务报表里的冰冷数字,她的出现,释放出的信号更具有象征意义——2022,华为会继续为生存而战,而创造的价值也必将高于“生存” 。
现场,孟晚舟似乎并不希望详谈自己这半年里的经历与生活 。从开始演讲,她便从个人视角迅速将大众目光引到这家聚集了19万人才的中国科技公司身上:“回国后的这几个月里,感受到祖国变化很大,我在不断学习,希望能够跟上社会脚步 。因此大家也可以想象,华为在这一年的变化也非常大 。”
的确 。这份财报的字里行间,埋着的是华为近三年来“向死而生”式的业务进化史 。而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只关乎华为一家公司的产业洞察 。
很显然,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之战,不由理想化与符号化意义所掌握,而是果断的放弃与系统性反击 。
意料之中,意料之外
文章图片
拍摄:虎嗅
体现“艰难”最直观的,永远都是数据 。
早在2021年12月,华为轮值主席郭平便在内部的新年致辞中指出,公司2021年的总营业收入预计为6340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是华为2018~2020年以来的最低点,与2017年几乎持平 。
而昨天(3月28日)年报公布后,真实数据与预测几乎无异:华为在2021年的总销售额约为6368亿元人民币,同比2020年(8913亿)减少了28.6% 。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3年来,华为收入增幅在逐年放缓,但这一次,是在过去10年里,华为首次销售额出现大幅下滑 。
文章图片
针对这一点,孟晚舟在年报发布后的答采访人员问中给予了相应回复:“首先,美国的多轮制裁,让华为手机等终端业务遭受了巨大压力 。其次,中国5G基站建设已经在2020年基本完成,所以在中国的5G部署业务已经没有那么多客户需求 。第三,华为与全球绝大多数企业一样,也遭遇了疫情的打击 。”
其中,制裁对消费者业务是最为致命的 。
如下图所示,手机等终端产品所在的“消费者业务”板块,收入仅是2020年的一半 。“缺芯”的残酷现实与所剩无几的库存,让这一在2019、2020年占华为收入半壁江山(54%)的主营业务,在2021年陷入很长一段时间“有市无货”的尴尬境地 。
文章图片
此外,从全球地域收入来看,虽然各地区占比与2020年没有太大变化,但几乎每个区域的收入都有所下滑,包括中国区 。其根本原因与孟晚舟上面的分享大致相同 。
有趣的是,尽管华为2021年的销售额有一定下滑,但其运营利润与净利润却分别暴增了67.5%与76%,这显然有些奇怪 。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报表中的一项数据对华为2021年的净利润有直接贡献——“其他净收支”所得约600亿人民币 。
文章图片
而这项“其他经收支”中的主要收益,则来自于“处置子公司及业务的净收益”(下图) 。有分析师猜测认为,这笔收入很可能来自于此前“出售荣耀”获得的相关收益 。
文章图片
一位分析师指出,早在2020年年报中,华为就指出,荣耀这笔交易将会放在“持有待售资产”与“持有待售负债”中,买家深圳智信将会在2021年以后分期支付收购对价 。
再根据2020年前后网上对这笔交易数额的各种猜测(1000亿人民币上下),也许这笔交易持续进账的收入,仍可能写入下一年年报 。
另有分析师告诉虎嗅,以这种形式获得的收益在很多巨头企业的财报中并不少见,譬如腾讯与华谊,也通过这种出售类似资产的形式获取不少利润 。
文章图片
不过,虽然华为总收入与利润不可避免承载了外界环境的挤压,但这家中国最名副其实的科技公司,在研发投入上的决绝,仍然让人感到敬佩 。
2021年,在销售毛利降低的情况下,华为仍然增加了研发投入(1426亿元),研发占总收入比重高达22.4% 。而在过去10年里,华为在研发领域的累计投资已经超过8450亿元人民币 。
甚至对应到人才数量上,华为2021年研发人员比2020年增加2000人,而非研发人员则减少4000人 。
文章图片
正如孟晚舟在这次年报汇报尾声时所说:“客户价值优先于股东利益,华为对研发的投入从不受利润的约束” 。这是华为一贯坚持的做法——每年把收入10%固定投入了研发领域,这一条已写进了华为公司的“基本法” 。
“一个企业的价值不仅仅是反映在财务报表的结果上 。对于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面向未来的强势投资,更能说明一个企业的真正价值 。”
文章图片
拍摄:虎嗅
转型三年,何时看到手机最佳替补
我们发现,三大业务在2021华为年报里的“地位”,发生了微妙变化:
曾经排在最前面的“消费者业务”,被调到了最后;而“企业业务”,作为三大业务里唯一一个实现了平稳增长(2.1%)的板块,权重则上升至第二位 。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华为2021年报
企业业务,包含了华为跟前沿技术相关的一切2B服务与产品 。从3年前,它便一直被宣传为可以帮助华为逆转战局的新兴板块——
在几乎失去了最赚钱的消费者业务后,你能想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五花八门的新技术,被华为用作一把利剑,去寻找每一个传统行业最薄弱的切口 。
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华为“云与计算”业务频繁变动的组织架构,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多舛命运,“煤炭、智慧公路以及智能光伏等10大军团”的陆续成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
不过,包括“华为云计算”“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数字能源”在内的多个企业级板块,都从来没有在年报中被单独披露过财务数据 。甚至有人猜测,有一部分收入也可能会纳入运营商业务,毕竟在许多传统产业里,华为仍然在通过运营商优势来“链接”新业务 。
但这一次,孟晚舟在接受采访时,首次披露了华为云在2021年的销售数据——“销售收入达到201亿人民币,实现了34%的同比增长” 。
文章图片
2021年最底层的“区域组织”划分,代表着华为如今最受瞩目的产品与服务
另一边,华为现任轮值主席郭平,几乎把年报会议的后半程,变成了一场“面向客户的新技术商业价值动员大会”:
无论是“加法神经网络”的节能价值,还是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的功耗优势,都藏不住华为想在“数字化、智能化与低碳化”三个维度上捞传统市场份额的野心 。
文章图片
拍摄:虎嗅
当然,在华为的企业业务里,从2020年开始,最受瞩目的业务板块非“汽车解决方案”莫属 。甚至是“华为造车”这个名词,成了三年来经久不衰的产业热议话题与流量密码 。
不过,从2019年华为徐直军在一场汽车人聚集的大会上高喊“不造车”,再到这场2021年报会议上另一位轮值主席郭平第N次重申“不造车”,只能让我们更加好奇:华为到底给予了汽车产业多大的压力?
而事实全都掌握在年报里:这个在过去一年里人才流失严重,架构频繁变动,但照样规模达到了5000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群,2021年投入高达10亿美元,同比增长50% 。
不过,汽车市场在2021年也给了我们另一份数据以供参考: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华为虽然与小康、北汽、宁德时代等盟友达成合作,并成功上市2款新车型,但每一款销量业绩都不亮眼;此外,华为内部关于“是否造车”也在持续摇摆不定中 。但是,最近一些迹象显示,汽车BU负责人余承东想要通过“卖车”来“弥补手机业务销量”的想法,似乎一直未曾改变 。
目前来看,汽车业务尚未给华为带来可观收益,甚至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如特斯拉早年凄惨的月交付量一样:投入远大于收入,烧钱成为常态,人员动荡将持续不断,需要一张具有偶像力量的大嘴持续向粉丝输出“故事、信念与热爱” 。
但对这个市场方向的坚持,没有任何问题 。
同时,我们也恰好提出一个疑问:建立一个如此庞大且昂贵的汽车人才团队,就只图做一个强势到令人反感的智能化全栈供应商?
听起来,有点不太值 。
推荐阅读
- 人物|孟晚舟公开亮相:坎坷的华为,为何净利润大增?
- Huawei|央视:首款搭载鸿蒙的汽车已上市、华为汽车方案研发团队有5000人
- SpaceX|马斯克:SpaceX计划今年发射60次猎鹰火箭
- IT|历时14年 云南杉阳隧道终于贯通了:难度如“在豆腐里打洞”
- SpaceX|SpaceX今年将发射60次猎鹰火箭,18个月内发射4200颗星链卫星
- 煤炭|【机会挖掘】华为助力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 三大因素促成智慧矿山高景气度
- 视点·观察|FBI报告显示技术支持诈骗愈发猖獗:老年人最受伤
- Google|Google Maps去年删除了近1亿条欺诈性评论
- ArkUI|华为 HarmonyOS 实验室曝光:鸿蒙 3.0 今年上线
- IT|特斯拉前CTO:电动汽车电池应该能用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