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只有一个原因 。

诸葛亮,高举政治正确的大旗,创造性地采取先军政策,占有话语权,时刻控制国家的财政开支,掌握半数以上的军队,既防备益州世家造反,又防止刘禅谋害自己 。此后,姜维同样也是这个目的 。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三国是世家社会 。刘备集团也是如此,蜀汉统治阶级分为以下集团:

一、本地世家

以张秦两大家族为代表,占据五成以上土地人口,但政治上属于被压迫者,在蜀汉政权内只能担任下层官吏 。

二、外来户

1、刘备原从系

关羽张飞赵云简雍孙乾糜竺糜芳刘琰等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2、刘焉刘璋系

以庞曦为首

3、东州士集团

以吴懿李严为首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4、荆襄士集团

以诸葛亮为首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5、杂系外来户

比如魏延为首的荆州土豪 。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比如王平为首的返回系 。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比如法正孟达为首的关陇派 。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比如马超为首的西凉骑 。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比如孟获为首的土著酋长 。

....

势力最大的外来户东州士也只3万户,大体就是不到20万口,外来户全加起来也无法超过益州本地势力 。因此,所有外来户团结合作,压制益州世家是蜀汉政权的国策 。

如不切实掌握本地人组成的军队,占据地利人和的本地世家分分钟将外来户斩尽杀绝 。北伐也就是必然之举,掌握最多的钱财,控制大部分精锐军队,本地世家当然不敢动 。

这也是刘禅后期迅速投降邓艾的原因,诸葛瞻战死,姜维军队被隔绝,刘禅不赶快投降,必定被本地世家砍头后献给邓艾 。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诸位,现在明白诸葛亮姜维为何要不断进行北伐了吗?

其他网友观点

在历史上,诸葛亮北伐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加速了蜀汉的灭亡,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以攻为守延缓了蜀汉的灭亡 。那么“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为何非要以益州一州之力,十万带加之兵,穿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屡屡北伐呢?

一、“匡扶汉室”是刘备、诸葛亮的立身之本,不北伐无以收复人心

刘备和诸葛亮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人的拥护,那么多百姓的跟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刘备“皇叔”的身份,和他匡扶汉室的信念,以及他那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 。如果任由曹丕篡汉,诸葛亮不出兵讨伐,人们对蜀汉的正义性和合法性就会产生怀疑,其立身之本就会动摇,自然其国祚也不会长久 。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二、汉献帝“禅位”曹丕,汉室正统不复存在,人们对大汉的感情越来越薄

公元220年,在曹丕的逼迫下,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将帝位禅让于曹丕,四百年大汉宣告灭亡,作为天下正统的汉室不复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汉朝灭亡的事实,而渐渐承认曹魏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曹魏,提醒人们不要忘了曹魏是篡汉逆臣,心怀汉室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曹魏的江山就会越来越稳固,北伐的成功率会越来越渺茫 。

三、蜀汉内部矛盾激化,需要北伐来转移

蜀汉政权内部,素来有荆州派和益州派之争,刘备尚在时两方尚能平安无事,但随着荆州的丢失,刘备战败而亡,两方矛盾开始激化 。小小的益州已无法容纳两方豪强,继续扩大势力范围,来缓和两派的矛盾,而北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四、曹魏内部屯田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斩断了蜀汉偏安的幻想 。

曹丕称帝以后,继承和发扬了曹操留下的屯田制,使曹魏的国力快速增强,相对于地小而狭,且多是山地缺少平原的益州来讲,两者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以一隅之地,和大自己数倍的曹魏比发展速度,无异于自取灭亡,诸葛亮自然看的清楚 。同时,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曹魏得尽了天下门阀士族的拥护,再加上其“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的国策,更使曹魏得到无数百姓的拥护,如果诸葛亮选择偏安,蜀汉最终必然灭亡 。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其对蜀汉“鞠躬尽瘁”的表现,是其对天下形势的判断,是其对“匡扶汉室”信念的实践 。放手一搏,或许还有成功的机会,偏安自守,与坐以待毙无异 。

其他网友观点

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去打仗?六出祁山和九伐中原都是折腾?是这样吗?

如果诸葛亮和姜维不去惹人,把蜀汉缩在壳里当乌龟,这样国家就可以岁月静好吗?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一、魏国的统一战略

事实上,强者的世界中,统一就是王道 。如果蜀国不能恢复汉业,魏国也绝容不下中国的西南有另一个汉朝的存在!

事实上,作为当时最强大的魏国,时刻不忘的就是南征吴国和蜀国 。在东线上,曹魏和孙吴从来没有岁月静好过,皖城到建业一带,就是老艺术家曹操和孙权来回干架的所在 。

而在西线,秦岭山脉一代,则是曹刘双方都想跨越的障碍 。

不只是蜀汉北伐,魏国建立以后,他们曾经有过三次主动出击蜀汉的尝试:

第一次:魏太和四年,曹魏曾兵分三路对蜀国展开攻势,其中张郃兵出子午谷,曹真兵出斜谷,司马懿兵出西城,诸葛亮率军迎敌 。

一场大雨下了三十余天,被雨水困住的魏军只好撤退 。

第二次:魏正始五年,著名的草包曹爽率军征讨蜀汉,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兵出珞谷,结果大败而归 。

第三次:魏景元四年,司马昭命令邓艾、诸葛绪、钟会分三路出击,完成了灭蜀大业 。

事实证明,如果诸葛亮和姜维不主动出击,曹魏不会给他们颁发“诺贝尔和平奖”,只会专心去打吴国,然后在打败吴国后,调过头来收拾蜀汉 。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二、吴国和蜀国必须抓机会

吴国和蜀国这一对难兄难弟,虽然有过生活中的不愉快,但事实上,他们后来还是比较坚强的联盟 。

如果他们不能够相互配合,那么只能被大胖子魏国各个击破 。在东线的战争,魏国往往是主动的一方,他们往往大兵南下,和孙吴隔江对峙 。

但有时候,当魏国内部出现内乱,或者政局不稳时,吴国和蜀国也必须抓住时机联合行动,以求乱中取利,削弱对方国力 。

蜀建兴六年,陆逊在石亭之战中打败魏国曹休,诸葛亮乘机出兵散官,围陈仓 。

蜀延熙十六年,吴太傅诸葛恪率领20万军队在东线北伐,姜维率领1万余人马在西线出兵 。然而区区1万人去到大西北,就是打游击,最终粮尽而返 。

蜀延熙十七年,魏国爆发了内乱,司马师杀了夏侯玄等人,魏狄道长请降,姜维斩徐质,攻破河关、临洮等地区,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蜀汉 。

蜀延熙十八年,司马师去世,姜维出兵西北,取得了洮西大捷 。

蜀延熙二十年,曹魏名将诸葛诞投靠东吴,魏国淮南叛乱 。关中兵力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兵出骆谷,遭遇邓艾 。第二年,诸葛诞失败后,姜维退兵 。

事实上,所谓的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很多时候都是寻找到战机而进行的,以弱胜强虽然很难,但抓住机会的话,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

如果诸葛亮、姜维不抓机会出击,难道能坐等曹魏投降蜀汉吗?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三、蜀汉北伐是一种情怀

作为汉景帝之后,刘备在曹魏代汉以后,有一种责任恢复延续了四百年的汉业 。就像当初光武帝建立东汉,刘备也需要再建一个汉 。

而诸葛亮,也是以光复汉业为己任,而姜维,同样心存汉室 。

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心存汉室的人会越来越少,曹魏的政权也会越来越巩固,光复汉业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 。

与此同时,蜀汉的人才资源也在逐渐匮乏,以一个益州去对抗整个中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曹魏能等得起,诸葛亮、姜维等不起 。

所以,诸葛亮、姜维一次次北伐,就是希望尽早找到机会获得关中,再以关中为根据地挺进中原 。但由于一些失误,错用了马谡、李严等人,诸葛亮没有抓住机会 。

而姜维时期,蜀国不仅更弱,而且内部已经逐渐混乱了,他事实上已经只能是为了荣誉而战了 。


带甲仅10万左右的蜀汉,为何要频频北伐强大的曹魏?

文章插图
事实上,天下大乱时,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折腾可能会活不长,但不折腾,就肯定会死!

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的姜维、诸葛亮,值得尊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