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 “天津技术”连结硕果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 , 科技创新成为更加强大的推动天津发展的新动能 。 从打造天津版“国之重器”、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到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转化 , 天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头戏接连登场 , “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卡脖子”问题的逐个攻破 , 更是让“天津技术”不断占领自主创新的新高地 。
如今 , 随着“双碳”理念在各个行业不断深入落实 ,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科技行业关注的焦点 , 能量存储是新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支撑 , 大到风力发电 , 小到人们日常用的手机 , 都离不开电能的高效存储 。 “未来我们的电池不单单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 还要更安全 , 甚至柔性化和智能化 。 比如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 人们需要把电池穿戴在身上 , 这首先要求电池要保证安全性 , 再满足柔性和可穿戴性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牛志强研究员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在“水系锌电池材料与器件”项目中披荆斩棘 , 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 。 除了安全性以外 , 低成本也是牛志强团队技术研究和聚焦的方向 。 “比如很多风力发电的发电量和强度随气候变化较大 , 不稳定 , 不及时将风能转化的电能存储起来 , 风力产生的电能会大量损耗和浪费 。 我们研发的技术未来将实现更低成本、更安全地把电能存储下来 , 在需要的时间 , 再稳定地输出给用户 。 ”牛志强介绍道 ,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动“新能源+储能”的发展模式 , 化学储能不受地理、气候条件限制 , 且伴随技术进步 , 价格不断下降 , 是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支撑 , 也将推动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化发展 , 更好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
在“核心行业”攻关“核心技术” , 这只是本市科技创新发力、加快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小小缩影 。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 , 本市不断涌现出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 , 其中包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实验室条件下从CO2到淀粉的人工生物合成 , 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造血干细胞发育规律、调控机制及再生策略取得原创性贡献 , 引领推动了再生医学领域发展;非线性拓扑光子学前沿领域研究获得新突破 , 为利用高阶拓扑态实现新型拓扑光腔带来前景;“妙手”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 , 在国内首获产品注册 , 引领新型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发展 。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 , 伴随着本市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 “天津技术”不断占领新高地 , 更多更快地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 越来越多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解决“卡脖子”问题 。 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 天津中铁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立天团队研发的“高速铁路用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 , 解决了此前我国高铁接触线全部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 , 不但支撑了我国的高铁建设 , 也为更高时速高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储备 ,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 。
【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 “天津技术”连结硕果】五年来 , “天津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 , 其中 , “跨尺度多材质铸造件智能加工机器人技术”入选2021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柔性三结砷化镓和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助力空间站飞行控制任务 , “神工”脑机交互系统随神舟十三号开启空间站神经工效实验 , 为中国航天贡献天津力量;自主研发的断热稀土涂层、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等打破了国外垄断 , 填补国内空白 。
在此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 天津2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 这背后源于本市持续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加快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 让“天津技术”不断占领自主创新的新高地 , 为国家贡献“天津力量” 。
来源:今晚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