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要大降温?疯狂吸碳的南大洋,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二 )


然而藻类作为一种生物 , 它自己也是要进行呼吸作用的 , 如果它的数量太多 , 消耗的氧气大于自己生产的氧气 , 就会让水缺氧鱼类大批死亡 。 藻类疯长说明水里的营养物质非常浓 , 被称为富营养化 。 一般来说 , 人类排放的生活废水里有很多氮化物和磷化物 , 它们极有利于藻类生长 。

南大洋的藻类通常体型不大 , 可是架不住数量庞大 , 它们喂养了数以亿计的磷虾以及其他鱼类 。
保护机制由于人类使用能源 , 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 地球出现了温室效应 。 其实 , 在人类看不见的地方 , 地球正在启动自我保护机制 。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 生产者们的化合作用比起过去 ,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 。

也就是说 , 一个藻的光合作用比起100年前同类的藻 , 光合能力有所提高 , 这是因为地球会维持碳平衡 。 生产者制造的氧气 , 除了给消费者和分解者 , 它自己也是需要的 。 如果二氧化碳增加势必会压缩氧气的空间 , 如果不保证这二者之间的平衡 , 生产者自己也会毁灭 。 所以地球通过平衡生态的方式让自己大气里面的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范围内 。
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二氧化碳浓度不够的情况 , 地球直接一波全球变冷将大部分生产者消灭 , 之后再用火山喷发 , 将二氧化碳又升到维持自身温度所需的量 。 同理 , 现在全球变暖 , 地球再次开启保护机制 , 让生产者们火力全开 , 目的就是再一次将碳锁在生物体内 。

我们使用的化石能源含量最多的元素就是碳 , 这是因为它们的前身是古生物 , 属于地球的能量转换 , 将生物能转化为化学能 , 封锁在地壳中 。 人类将其释放出来 , 碳进入大气中 , 根据地球的机制 , 这些碳会通过生物的光合作用再次回到生物体内 。
“入不敷出”既然南大洋在疯狂吸碳 , 那么为何整个地球的二氧化碳还是处于上升的状态?这是因为 , 人类排放的碳太多了!
南大洋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洲附近 , 那里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 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陆地 , 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工业 。 南大洋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生物的呼吸以及极地科考队 , 这些量在南大洋生产者藻类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 因此南大洋可以做到每年吸收的碳比排放的碳多5.3亿吨 。

然而 , 在人类排放的碳面前 , 南大洋的生产者们又变得不值得一提 。 想要控制碳的量 , 仅靠一个南大洋是完全不够的 。 雪上加霜的是 , 南大洋的担子恐怕会在2022年开始加重 , 原因就在于 , 澳洲大火和汤加火山喷发 。
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南半球 ,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 , 短时间内南大洋无法立马消化 。 尤其是汤加的火山 , 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 造成的影响蔓延好几年 。

而南大洋本身也面临南极冰川融化带来的压力 , 南极的冰川不单是我们想象的水 , 冰川里面还封锁着远古的矿物质以及古生物 。 冰川融化后进入南大洋 , 会改变南大洋的海水成分 , 藻类要么面临毁灭 , 要么来一场爆发 , 不管是哪种 , 南大洋都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平静 。
作为地球上难得的能够对抗碳超标的地区 , 南大洋正在一步一步丢失自己的优势 。

保护地球南大洋每年吸收的碳对于现在的全球变暖来说 , 远远不够 。 地球的确有自己的保护机制 , 可是从过往的历史来看 , 地球每触发一次保护 , 造成的后果就是生物圈重新大洗牌 。

地球曾经面临过比现在还严重的全球变暖 , 但它依然可以将温度降下来 , 并且重塑了之后的生态 。 地球遵循的是熵值定律 , 一切只会朝着天体的进化方向前进 , 它不会管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生物会因此灭绝 。 在地球看来 , 所有生物都是一样的 , 多了它不在意 , 少了它也不在意 , 每种生物都只是它维持自身的工具罢了 。

根据地球过去的历史 , 温度是一定会降的 , 只不过我们不知道 , 人类会不会成为这场降温的牺牲品?面对现在的全球变暖 , 人类还有挽救的机会 , 许多国家已经在开始用新型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 也在积极开展可控核反应 。 按照科学家的说法 , 地球的能源有很多 , 只不过受制于人类的文明的等级 , 我们只能使用最直观的能源 。

人类的未来 , 在于更全面地使用地球的能量 , 届时人类会跳出生物演化的轮回 , 真正主宰人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