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智慧蓉城”第一题,成都赶考超大城市智慧化防疫

“智慧蓉城”第一题 , 成都赶考超大城市智慧化防疫
日前 , 国务院正式批复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 根据批复 , 成都将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 , 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 , 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
疫情是对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挑战和检验 。 对于成都而言 , 如何精准防控、科学防治 , 考验着这座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
近日 , 作为“智慧蓉城”打造的首个应用场景——成都市市级疫情防控平台迎来了第一次本土疫情的实战考验 。
面对“疫情”这场“大考” , 成都如何“答题”?
疫情|“智慧蓉城”第一题,成都赶考超大城市智慧化防疫
文章图片

成都市成华区万年场街道 , 市民正在做核酸检测 。
【疫情|“智慧蓉城”第一题,成都赶考超大城市智慧化防疫】平台赋能
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
成都市目前隔离人数有多少?每个核酸采样点的情况如何?市民的涉疫诉求受理了多少件……
这些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最关心的信息 , 已不需在每天十几张的统计报表中“埋首伏案” , 通过最新上线的成都市疫情防控平台 , 打开手机就能一目了然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了解到 , 成都市疫情防控平台通过打造“1个疫情主题数据库、3个综合平台、9个业务系统”的技术架构 , 从风险人员排查、社区管控、核酸监测 , 到病例流调溯源、以及密接/次密接人员的转运、集中隔离管控 , 再到隔离场所的监测预警、风险区管理、大规模核酸指挥调度均已纳入平台管控 , 环环相扣、严丝合缝 , 提升城市的“免疫力” 。
具体如何运作?“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每一个‘神经末梢’的感应能力 , 都影响着条件反射的响应速度 。 ”成都市疫情防控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 , 以往疫情防控各环节的信息都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 , 以风险人员为例 , 人员名单、居住情况、户籍情况、亲属关系、活动情况等信息原本是分散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 。 疫情防控平台打造了统一的数字化平台 , 统筹调度 , 实现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启动 , 资源物资第一时间调配 , 指挥联动第一时间响应 。
对社区工作人员而言 , 有了该平台 , 不用再去填报、汇总各类表单 , 大大减轻其工作负担 。 对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而言 , 平台精确到了“一人一档” , 可以跟踪重点人群的基本情况和排查、转运、集中隔离等重点环节信息 , 以及所在区县、疫苗接种情况、确诊详细经过及核酸检测情况 。 此外 , 平台还实现了确诊病例及密接次密接人群的全流程管控 , 以及与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和市公卫中心救治系统在病例转运、救治过程中高效业务协同 。
在“智慧蓉城”的总体架构下 , 成都依托疫情防控平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整合多个相关业务系统并实现数据回流 , 重点围绕“风险排查、流调溯源、人员管控、大规模核酸检测”四道防线 , 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 。
疫情|“智慧蓉城”第一题,成都赶考超大城市智慧化防疫
文章图片

蓉疫控平台
数据赋能
实现多风险精准防控
一张张昼夜滚动不息的“大屏”仅仅是载体 , 屏幕信息背后的海量实时数据才是城市得以高效运转的秘诀所在 。 如果说数据的丰富和完整程度决定着平台效能的“下限” , 那么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则决定着平台的“上限” 。
“您好 , 请问你2月20日去到过棕榈大厦吗?我们这里有一条数据下发下来 , 我们需要核实一下 。 ”日前 , 接到经过平台形成的精准排查数据后 , 工作人员逐一进行电话核实 , 及时完成重点人群的排查工作 。 对联系不上和不配合调查的人员 , 工作人员将及时转流调专班作进一步核查处理 , 确保疫情风险排查不漏一人 。
据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 , 根据本轮疫情特点 , 平台针对高风险场所、重点人群排查管控业务需求 , 在排查信息系统中建立了“成都220棕榈泉大厦”等19个风险人员排查专题 , 将多个来源的风险人员数据 , 与公安、健康码系统等进行比对进行信息补全 , 通过“排重不去重”的方式形成精准排查数据下发 。
此外 , 风险区的划定也借助了大数据的力量——点击确诊病例“一键轨迹全显”按钮 , 可以在大屏中直观地查看一个或多个病例的轨迹叠加情况 , 并提供风险区划定推演 , 通过地图圈选可计算面积和范围内的小区、特殊人群、业主数量 , 并匹配周边隔离酒店、防疫物资、核酸采样等资源 , 为风险区科学划定提供支撑 。
AI赋能
探索“智慧蓉城”新场景
对成都而言 , 作为“智慧蓉城”的首个应用场景 , 成都市疫情防控平台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
“更多细而又细的工作 , 发生在普通人看不见的‘战场’ 。 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多跨部门的合作 。 ”疫情防控平台建设专班的成员谈到 , 数据的汇聚共享涉及到不同领域的海量数据 , 需要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各类医疗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化的碎片化数据 。
经过多轮数据需求协调对接 , 目前全市疫情主题数据库已汇聚海关、边检、机场、卫健、疾控、公安、社治等省市11个部门96类业务15亿条疫情防控数据 。 在此基础上 , 通过汇聚各类数据信息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 , 开展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利用为各领域科学研判、防控指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
而在此基础上 ,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凸显了其价值 。 以核酸检测点位为例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采样点是否拥挤 ,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采样点调度等问题也纳入了系统设计中 。
“目前全市8000多个大规模核酸采样点已经全部统一编码 , 并全部上图 。 一旦某个采样点启用 , 且排队人数过多 , 点长可立即在‘蓉疫控’小程序上将采样点标记为繁忙 , 指挥部在大屏上马上就能知道采样点能力超限 , 可立即进行资源调度 。 ”据悉 , 未来平台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 对核酸采样点排队视频进行分析 , 自动判断核酸采样点的繁忙程度 , 同时还将向社会公众开放核酸采样点的排队情况 , 供公众选择前往 。
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坦言 , 疫情是“大考” , 肯定也有“打分” , 也要“订正” 。 这其中 , 有市民的感受评价 , 也有主管部门自己发现的瓶颈与不足 , 更多的是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积累的经验 。 “疫情的监测、上报、预警、预测是否及时 ,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做出科学判断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 相关部署是否有坚决落实……这些都需要回顾与反思 。 ”他进一步分析道 , 以疫情防控为切入口 , 成都还需不断完善平台建设以应对更多挑战 , 着力提速城市治理能力建设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彭祥萍
编辑 陈怡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