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科技奥运”持续释放红利 中国冰雪运动站上发展新起点
在后冬奥时代 , 北京将在城市发展中 , 持续为科技冬奥成果提供应用场景 , 使冬奥科技成果从冬奥会走向城市发展的“应用场”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成为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动力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落帷 。 从2008年到2022年 , 北京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 。
如今 , 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展示奥林匹克精神、体育竞技实力的重要窗口 , 也成为展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 , 迸发出我国创新科技的巨大潜能 。
这背后 , 是来自科技部、北京市筹划布局的“科技奥运”的全方位鼎力支撑 。 如人工智能、5G、8K、云计算、VR/AR、超清LED屏幕显示、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创新科技 。 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将奥运会作为盛大的应用场景 , 荟萃落地多项“黑科技” 。
那么 , 科技冬奥的成果如何给体育事业带来新的气象 , 今后将怎样助力“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发展?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了相关人士 。
高超科技更添奥运精彩
【冬奥|“科技奥运”持续释放红利 中国冰雪运动站上发展新起点】从开幕式上的黄河奔流入海 , 到闭幕式上冰车痕迹绘出的巨型中国结、折柳寄情……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呈现的世界最大LED三维立体舞台地屏惊艳世界 。 这个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的显示技术是由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利亚德提供支持 。
据介绍 , 这个舞台应用LED显示屏总面积接近14500平方米 。 在开幕式上的LED地屏 , 是目前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 。
据了解 , 经过前期充分的测试验证 , 每一块LED显示模块和链接线缆 , 面对冬季-20℃低温 , 以及演员高强度彩排踩踏和设备机械的碾压 , 都能流畅、稳定呈现超8K高清视频 , 颠覆了传统演出舞台的空间结构 , 实现人屏互动 , 打造出数字化多维空间特效 , 完美呈现裸眼3D效果 。
“在600公里外的广袤太空遥望北京 , 冬奥旋律激荡在风光旖旎的三山五园里 , 冬奥火炬飞扬在敢为人先的创新沃土上……北京冬奥将尽显海淀的‘厚重感’和‘科技范儿’ 。 预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圆满成功!”这是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在颐和园传递之时 , 北京海淀区高科技民营企业借助空天科技 , 通过国内首颗民用低轨高通量通信卫星向身处颐和园参加火炬传递仪式的观众发送的祝福短信 。 它既显温馨浪漫 , 又展现出我国空天一体化通信的强大实力 。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何建吾介绍 ,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 海淀聚焦科技防疫、智慧服务、低碳环保、超高清显示等多个领域 , 遴选并启用了50余项技术领先、实用性强、受众面广、有推广价值的科技产品 , 助力冬奥科技防疫 , 让赛事保障迈上一个新台阶 。
同时 , 冬奥会也为海淀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提供了“练兵场” , 促进更多创新产品和技术取得突破 , 为今后的人工智能、区块链、能源环保、8K等高精尖产业发展带来更新的动力 。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赞叹 , 北京冬奥会以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水平 , 让更多人感受奥运文化的精彩 。
在北京冬奥会中 , 由超高清视频(北京)制作技术协同中心自主设计、集成建造的全球首台套5G+8K全业务转播车首次开进冬奥赛场 , 对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赛事进行全程8K转播 , 创下全球历次大型体育赛事8K转播之最 。
同时 , 该中心承担北京市200多个8K落地展示活动的技术保障工作 , 设立“北京科技冬奥8K内容展示监看(指挥)中心” , 搭建监看“天眼” , 实现8K大屏展示全天候全覆盖监测 , 积极为北京成功建设全球最大规模城市8K落地示范展示贡献力量 。
而8K终端产品只是产业链中的一环 。 据了解 , 北京海淀区打通了8K超高清视频采集、制作存储、信号传输、落地分发的全链条技术体系 , 在北京当代商城设置322平方米的户外8K大屏、中关村展示中心设置室内屏、10个社区设置8K电视 , 让北京市民共享冬奥赛事精彩瞬间 。
尖端产品守护全球最安全之处
“非常满意!此次北京冬奥会 , 闭环管理非常成功 , 差不多是0.01%的阳性率 , 可以说是整个星球中最安全的地方 , 或者最起码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 ”北京冬奥会严密的防疫措施 , 令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盛赞 。
本次冬奥会期间 , 北京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资源富集的优势 , 以赛事为核心 , 聚焦科技防疫、智慧服务 , 利用多种前沿技术和科技产品 , 保障冬奥盛会安全精彩呈现 。
围绕疫情防护 , 北京依托空间计算操作系统 , 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和首都体育馆等多个竞赛馆内构建空间感知网络 。 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社交距离进行实时计算分析 , 成为精准防疫排查、溯源的有力工具 , 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 冬奥后可拓展至其他赛事保障或大规模人群活动 。 同时 , 建立“多管齐下 , 多点补位”工作机制 , 辅助多体征感知设备、气溶胶监测技术、大通量测温设备、病原体消杀空气设备等科技防疫手段 , 实现对人员的体温等多体征信号的监测、感知 , 对空气气溶胶中的新冠病毒快速采集、监测 , 大规模人群快速测温以及空气自动消杀等功能 。
此外 ,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 , 智慧化场馆成为现实 。 作为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 , 国家体育馆内由机器人化身的“特殊员工”上岗:“烛光机器人”负责在室内消毒和配送 , 还会给运动员或媒体采访人员送材料、配送餐食等;“阳光机器人”在室外进行清扫、垃圾回收等 。 这让加拿大男子冰球队队长埃里克·斯塔尔点赞 , 并表示“更享受冬奥会闭环里的氛围” 。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多次视察首体和观赛 。 他表示 , 每一场比赛都离不开首都体育馆全体工作人员的付出和汗水 , 并在签名册上写下“To great venue team”(给美好的场馆团队) , 向场馆团队表示由衷的感谢 。
冬奥科技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气溶胶检测、5G+8K超高清直播、云转播平台、石墨烯等新型保暖材料、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 , 在科技办奥过程中 , 高校、院所、企业紧密合作 , 为科技冬奥创新成果在冬奥会上应用 , 以及后奥运新场景中推广作出巨大贡献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许强表示 , 北京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其使命就是为北京冬奥会插上科技的翅膀 , 一起向未来 。 本届冬奥会 , 为了实现“科技办奥”的目标 , 北京在冬奥组委的领导下 , 在科技部的指导下 , 先后测试200多项技术 , 涉及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 , 其中4项技术在全球首次推出、33项技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 , 充分彰显科技创新的力量 。
许强指出 , 北京作为首个双奥之城 , 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遗产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 。 在本届冬奥会上应用的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 , 既是本届冬奥会的宝贵财富 , 也是北京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 。 在后冬奥时代 , 北京将在城市发展中 , 持续为科技冬奥成果提供应用场景 , 使冬奥科技成果从冬奥会走向城市发展的“应用场”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成为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动力 。
其中 , 面向冰雪运动 , 北京将借助冬奥红利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 使“后冬奥”成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新起点 。 新型冰雪装备、石墨烯等新型保暖材料 , 沉浸式、多维度自由视角等智能交互体验技术将推动北京市技术、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 。 冰雪运动将成为消费新时尚 , 带动冰雪产业进一步发展 , 形成中国特色的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模式 。
推荐阅读
- 电子商务|“极兔”变“龟速”:快递近1个月还收不到 2000元的东西寄丢只赔300
- AMD|Linux补丁曝光AMD下一代Instinct MI300“GFX940”数据中心GPU加速卡
- Apple|明年iPhone 15有望全系采用“感叹号”开孔设计
- 技术|折叠屏、快充…… 湾区国产手机厂商出海“走秀”
- 教育|美国 CTE,就业导向的“非典型”职业教育
- 最新消息|“双减”成效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
- 警告!|远离相关黑灰中介 警惕“征信修复”骗局
- 传播|“双碳技术传播中心”东北中心揭牌
- 德尔塔克戎|科普:“德尔塔克戎”是真实变异还是样本污染
- 巨头|AMD、ARM、Intel等十巨头打造小芯片互通规范“UC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