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豹漆(《本经》),刺通、追风使(《图经》),白刺(《纲目》) 。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graciistyusW.W.Smith的干燥根皮 。习称“南五加”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湖南、安徽等省 。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
【历史沿革】唐代有净洗去骨法(《理伤》) 。宋代有捣末(《证类》),吴茱萸同煮(《总录》),姜汁涂炙(《局方》),酒浸(《瑞竹》),酒拌炒法(《疮疡》) 。明代增加了炒黄法(《准绳》) 。到清代出现了黄连洗法(《大成》) 。现行有酒制(《河南》),炒制(《集成》),姜制法(《常用》)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晒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 。
【五加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切制润透,切厚片,晒干(《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炮制
1.酒制
酒洗(《集成》) 。
酒润将五加皮片与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时,取出,晾干 。每净五加皮100kg,用黄酒12kg(《河南》) 。
酒炒按每100kg用白酒30kg的比例,取生五加皮人锅炒热后,将酒分次淋人,炒至酒全部吸收后取出,冷却(《常用》) 。
2.姜制
按每100kg五加皮用生姜20kg或30kg的比例,先将生姜捣烂,加少许清水,去渣 。再取五加皮人锅,置文火上炒热后,加人姜汁拌炒,至姜汁全部吸干后,取出(《常用》) 。
3.炒制
取原药材,用微火炒至变色(《集成》) 。
【成品性状】五加皮:为不规则的片状 。外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 。归肝、肾经 。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萎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
【用法与用量】4.5~9g.
【处方应付】处方写五加皮、南五加皮、香五加均付生五加皮,其余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五加皮,剥去骨,阴干酒洗,或用姜汁制”(《钩元》) 。炮制后使药物洁净;酒制后增强其祛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
【化学成分】主含挥发油(为4-甲基水杨酸等),鞣质,棕榈酸,亚麻酸以及维生素A、By o
【贮藏与保管】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
推荐阅读
- 川槿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土荆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橘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蓼大青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满山红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番泻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紫珠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紫苏梗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紫苏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棕榈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