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卫星互联照进现实!揭秘飞速发展的商业航天,可回收火箭为核心 | 智东西内参( 七 )


四川、福建:积极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 2021 年 12 月 10 日 , 四川省智能卫星互联网创新中心(研发总部)正式启用 。 该中心由国星宇航牵头 , 联合电子科大、电科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都电科投资、国高成果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组建 , 将围绕“AI 卫星星座”“卫星+新能源”等示范试点工程展开 。 2021 年 12 月初 , 总投 11 亿的达华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在福建福州全面封顶 。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5 万平方米 , 建成后将依托高通量卫星及星轨资源 , 融合大数据、智慧海洋和海洋经济运营为一体打造“海联网”工程 。
北京市:发布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1 年 12 月 11 日 , 《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外发布 , 提出围绕商业液体火箭、商业卫星、地面终端设备、核心软硬件研制 , 系统运控、运营服务等卫星网络和北斗产业关键环节攻关 ,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 助力“两区”建设 。 在 26 项任务中 , 责任单位涉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达 14 项之多 。 对符合条件的卫星企业 , 可给予研发费用 50%的资金支持 。
北京大兴区在 2021 年 12 月 14 日宣布 , 将围绕商业火箭研发、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卫星运营及应用服务等领域建设总面积 641 亩的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 为此 , 大兴区提出千亿元的产业目标:到 2025 年 , 基地将完成总体建设 。 到 2030 年 , 全面完成基地建设 。 到 2035 年 , 建成国际知名航天基地 , 全产业链实现产业规模力争超过 2000 亿元 。
智东西认为 , 过去一年 , 中国航天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 , 商业航天也在小型固体火箭、卫星星座等领域发力 , 助推航天产业发展 。 然而 , 与美国、欧洲相比 , 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 展望未来 , 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既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 又面临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 以及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支撑不足等问题的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