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吃个饭隐私就没了?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

吃个饭隐私就没了?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
桌角、屏幕、餐厅墙上 , 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代替了服务员 , 只要手机扫一扫 , 就能点菜下单 。 相比人工点餐 , 扫码点餐为顾客带来了便利 , 为商家节省了人力 , 因此成为了时下流行的点餐方式 。
信息|吃个饭隐私就没了?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
文章图片

不过 , 扫码点餐在快速普及的同时 , 却有逐步取代人工点餐之势 。 采访人员走访发现 , 有些餐厅的点餐柜台形同虚设 , 繁忙时段服务员都在忙着配餐送餐 , 柜台上根本没有服务员 。 采访人员找到一位服务员询问 , 她说现在餐厅不提倡柜台点餐 , 一般都鼓励顾客使用自助机或手机 。
本来是既可以扫码点餐也可以人工点餐的选择项 , 如今却变成了变相“强制”扫码点餐 。 老人因为没有微信或者不会使用 , 只能放弃点餐 , 而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 , 则感觉自己的选择权被剥夺了 。 “我们的手机一般就是没有微信的 , 所以你叫我去扫二维码 , 我们不方便 , 没有办法扫 。 那我们就只能走了 。 ”这位老人告诉采访人员 , 除了数字鸿沟无法跨越外 , 少了服务员的嘘寒问暖 , 他感觉去餐厅的享受也打了折扣 。
更让人不安的是 , 扫码点餐背后还暗藏着强制关注和信息收割的陷阱 。 早在去年4月 , 看看新闻的采访人员们就对此做了深度报道 。
采访人员暗地走访:强制关注已取消
但个人信息仍是“香饽饽”
去年4月起 , 上海市消保委就多次呼吁过“餐厅应该不收集或者尽可能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 。 腾讯公司也向开发者推送了“关于自查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问题的通知 。 据悉 , 腾讯方面已于今年1月17日起对此类问题进行核查违规的公众号将被限制二维码打开公众号能力 。
1个月过去了餐厅自查的整改情况如何?上观新闻采访人员去沪上扫描了佬肥猫、新白鹿、避风塘、百春原、汤小罐、小满手工粉等近20家餐厅的点餐码 , 观察商户收集个人信息情况 。 总的来说 , 走访的所有餐厅在扫码点餐时都无需关注公众号 , 使用小程序即可实现点餐功能 , 其中有不少使用的是来自同一第三方开发的点餐系统 。 此外 , 大部分餐厅也提供了除扫码点餐外的纸质菜单 。
不过 , 采访人员留意到 ,即便不强制消费者关注公号 , 但用各种环节套取消费者信息的情况仍旧存在 。
在上海虹口北外滩来福士的“米桃江南苏锡菜”餐厅 , 采访采访人员用手机“扫一扫”桌上的点餐码 , 立刻跳出了“储值1000送100”的提示 。 但不少消费者并不打算充值 , 可如果不翻过该广告 , 就没法点餐 , 且页面上只有一个“点我授权”的选项 。 不得已 , 采访采访人员只能点了“点我授权” , 结果就被要求提供微信昵称、头像等信息 。 还好 , 这个环节有“拒绝”选项 , 选择“拒绝”后 , 发现也能进入点菜页面 , 并完成点餐 。 但令采访采访人员感到意外的是 , 在结账页面 , 该小程序又申请获取点餐人的手机号码 , 若取消则无法结账 。 也就是说 ,该小程序从点餐到结账 , 前前后后三次索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 并成功获取了采访采访人员的手机号码 。
信息|吃个饭隐私就没了?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
文章图片

结账时被索取手机号
在不少商户眼中 , 微信昵称、头像、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仍旧是“香饽饽” 。 百春原(世纪百联店)、汤小罐(世纪百联店)、南翔小笼馒头(世纪百联店)等店在扫码点餐前仍旧要求消费者授权提供微信昵称、头像等 , 而佬肥猫则要求获取位置信息 。 此外 , 采访人员试图注销曾在一餐饮店授权给“一店一购”小程序的个人信息 , 也迟迟未找到注销入口 。
信息|吃个饭隐私就没了?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
文章图片

几家商户申请获取用户昵称、头像
更值得注意的是 ,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不仅局限在餐饮领域 。 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 , 不少市民反映 , 开具电子发票、选择配送服务等其他事务上 , “索要个人信息”已然成了商家统一的操作 。 2月初 , 上海的杜先生前往金桥路600号泡温泉 , 进门取号时被要求关注公众号并提供手机号码 。 “这不是强制收集用户信息吗?为什么不能提供非扫码的方式呢?”
屡禁不止的背后:“为了后续营销”
或存在“二次售卖”
餐厅等服务企业到底能不能提供不索取个人信息的小程序、APP呢?答案是肯定的 。
某点餐系统软件服务商告诉采访人员 , 商家公众号上面可以放链接 , 直接跳转到点单系统 。 顾客只要在里面下单了 , 就成为了商家的留存客户 , 而所有客户资源都在商家公众号上面了 。
通过这些留存的个人信息 , 商家可以将顾客转变为公众号粉丝或APP会员 , 成为自己的私域流量 , 提高营销活动的触达率 。 比如在自己的公众号和APP上及时推送特色服务和优惠后动等信息 , 激活消费 , 提高到店率 。 某连锁餐饮店店长就告诉采访人员 , 只要扫码注册会员 , 他们就会给客人送一个特色菜 , 和一张30元的代金券 , 而且所有消费的积分都会存在会员卡里面 , 可以兑换抵用券 。
在专家看来 , 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最终将流向点餐平台 。 早在2017年11月 , 阿里的口碑平台首先宣布开放智慧餐厅技术 , 随后美团和饿了么也相继开发扫码点餐系统 , 并通过高额补贴争夺线下入口 。
之所以竞争如此激烈 , 是因为对于点餐平台来说 , 这些信息背后的大数据产业链远比粉丝营销更具价值 。 他们手握海量数据 , 可以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 , 甚至大数据杀熟 。 比如用扫码加关注这种极低的成本“获客” , 然后推送各类广告 , 让人不胜其烦 , 甚至被误导消费 。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告诉采访人员 , 第三方在全部收集了这些信息以后 , 会再做一些数据融合 , 并通过算法推送 , 不同的年龄段收到的信息不一样 , 不同爱好的人收到的信息也不一样 , 而这会造成消费者的误解和选择时的一种困境 。 比如你如果买过白芝麻 , 你就会收到白芝麻比黑芝麻要好的信息 , 如果购买者年龄是50岁 , 就会给你推送50岁的人应该吃白芝麻 。
信息|吃个饭隐私就没了?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
文章图片

此外 , 扫码点餐系统有一些开源代码 , 开发难度并不高 , 而目前市场上的系统服务商良莠不齐 , 也让消费者信息多了一道被泄露的风险 。 有消费者就表示担忧 , 商户获得了信息之后 , 可以授权到其他地方 , 或者二次售卖 , 个人数据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
常见的扫码点餐系统大多基于开源代码 , 开发难度并不高 , 这大大增加了消费者信息泄露的风险 。 通常情况下 , 消费者提供的个人信息会被存储在系统后台 , 并接入商户自己的系统 。 可由于市场上第三方软件服务商数量众多 , 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 所以不能保证相关数据是否被妥善保管或是否会被“二次售卖” 。
技术人员表示 , 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过度索取消费者信息的现象并不难 , 关键是要明确商户能否索要用户信息 , 以及一旦违法索取用户信息、泄露用户信息后 , 需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 “只有充分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 才能从源头上杜绝过度索取个人信息 。 ”
“过度收集”涉嫌违法
对于零售企业通过二维码点餐、结算时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 , 上海市消保委和相关法律人士均表示反对 。
观点: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
扫码点餐能提高餐厅的服务效率 , 但“只要能知道是哪张桌子点菜、在点什么菜就可以了 。 至于坐在这张桌子前的是张三还是李四 , 以及他们的手机号码、微信用户名等信息 , 餐厅其实没有必要了解 , 餐厅应该不收集或者尽可能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 。 ”
观点:
上海市消保委公益律师、
上海海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陆珊菁
商家为扫码点餐设置“同意获取个人信息”“同意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同意第三方获取信息”等条件 , 是一种“形式上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 , 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 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 若商家强制要求消费者扫码点餐 , 消费者有权拒绝 , 或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 同时 , 商家要保障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 如若消费者发现个人隐私信息受到侵犯 , 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
观点
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 葛志浩律师
餐饮消费的本质是消费者向商家购买餐饮服务的行为 , 这一关系的建立 , 并不以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为必要前提 。 因此 , 餐厅要求消费者通过APP或者微信小程序的方式进行下单或者买单 , 进而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 , 这一做法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 , 除客户的自愿行为之外 , 通常来说 , 此类行为应归类为《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所禁止的“过度收集”行为 。
对于扫码点餐带来的信息“被收割”、广告“被强推”等问题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虽有相关规定 , 但是对于过度搜集信息的界定比较模糊 , 执法力度也不大 , 使得商家和平台敢打擦边球 。 与此同时 , 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 商家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 , 还必须遵循一系列规则 , 包括将收集行为的目的、信息处理的规则以及信息处理的方式等向消费者进行明确的告知;消费者若不同意收集行为的 , 商家还应当配合进行撤回收集行为 , 已经收集并使用的 , 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及时、有效的清除 , 等等 。 不过目前来看 , 大部分商家并没有提供或告知这类服务 。
至于商家收集个人信息用于“智能推送”的“自动化决策”行为 , 《个人信息保护法》同样作出了规定 , 赋予消费者可自由选择或拒绝被“智能推送”的权利 。
_原题吃个饭可能隐私全没! 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
【信息|吃个饭隐私就没了?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来源 | 看看新闻Knews采访人员 丁桃 徐玮 吕心泉、上观新闻采访人员栗思 任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