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什么依据?立秋的时间真的能影响农业生产吗?
知识浅薄,还真是不懂,不过很多俗语、常识都是古人通过世世代代生活经历总结出来的,咱们老百姓在农作物耕耘日期,天气变换都是有自己的一套讲究的,所以挂历上都显示有公历和农历,还有每个节气,这都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虽然现在的科学发达了,能比较准确的测出天气预报,但民间农作物种植收割的时间气候还是要通过古人传下来的农用俗语作为主要依据,南北气候不同,俗语也是不同的,敬佩老祖宗!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谢邀!
其他网友观点谢邀!
【农村俗语“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什么依据?立秋的时间真的能影响农业生产吗?】农村俗语“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什么依据?立秋的时间真的能影响农业生产吗?
文章插图
立秋时间能影响农业生产这是肯定,是几千年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农事经验总结 。要我们不误农时,适时插播,错过季节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所以,农村作田弄地还是需要一定的经验,有规律可循,单凭一股子热情、蛮劲远远不够 。
我们这边乡间就有一谚语叫作“秋后栽禾,不够喂鹅”,说的是二季晚稻立秋后插播是要歉收成的 。
文章插图
还有一谚语叫做“六月秋栽过秋,七月秋栽到秋”(指农历) 。意思是说农历六月立秋(像今年),二季晚立秋过后还可以栽插(最多也就三、四天);而农历七月立秋二季晚稻只能栽插到秋边,过了一定歉收,不够喂鹅当然有点夸张 。
总之,农事要遵循规律,不违农时 。适时、合理安排农活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农村俗语“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什么依据?立秋的时间真的能影响农业的生产吗?
农村俗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积垒的天文气象知识,真的有很多都表现在谚语中,任何谚语都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适用的 。
文章插图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这句话的上一句是“六月立秋,两头不收”,这句谚语的意思多指的是华北地区 。这里的“六月、七月”,指的是农民们所说的阴历的“六月、七月”,如果立秋时间是在“阴历的六月”,那么立秋时间就比较早,立秋后天气会变得凉爽,而华北地区的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半夏玉米,半夏玉米最怕气候冷,直接影响了玉米质量的收成 。如果在“七月份立秋”,天气冷的晚,那么气温高半夏玉米就会长势好,收成也会好 。
文章插图
2018年的立秋日是在阴历的“6月26日”也算是属早立秋,现在来看玉米的长势良好,今年的小麦收成不是很好,真的希望秋季能给我们农民们一个好收成 。
文章插图
我是农村的稻草人,希望我们农民越来越好!敬请关注 。
推荐阅读
-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这话有科学依据吗?
- 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保可以同时交吗
- 令孕妇皮肤滋润的“美容果”
- 为准妈妈们精选“酸味”食物
- 2018年立秋后的“秋老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秋老虎”一般会有多热?
- 农村立秋过后,什么时间种植萝卜比较好?应该注意什么?
- 农村老话“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指导意义?
- 憋尿对身体的危害 千万不要“憋”坏自己
- 睡眠的重要性 觉睡不好会“短命”
- 女性不妨做个“豆腐西施”(五谷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