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科院院士突然失踪,找了29年,至今下落不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董嗣杲的这首诗 , 将古代书香门第的景象体现得淋漓尽致 。
“一逢白壁书香社 , 几见朱阑障墓门 。 ”
在科举出现之后 , 打通了上下晋升的通道 , 因此许多家庭和家族都成为了书香门第 , 只为在这个通道中走得更加顺畅 。
在福建福州市郊螺洲镇 , 就有一个书香门第 , 从明朝时期就一直兴旺 , 几百年来出了不少名人 , 比如清朝名臣陈若霖、陈宝琛、陈景亮等 。
当然 , 也有一些近代的著名人物 , 比如曾为中科院院士的陈彪 。
一
陈彪出生于民国十二年 , 也就是1923年 。 不过当时社会动荡 , 父亲又是一位土木工程的高才生 , 主抓交通建设 , 经常全国各地的跑 。 因此他从一出生就一直跟随父亲四处飘荡 ,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求学经历中窥见一二 。
比如他上小学时在杭州 , 上中学生又跑到了福州 , 等到上高中的时候又去了成都 。
可高中上了一半 , 又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来到了昆明 。
然而就在高中快要毕业时 , 又因为父亲病故而转学来到了重庆 , 最终在半年后考入了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 。
我们看他的求学生涯真是坎坷 , 若是换了一般的孩子 , 恐怕学业早就要废了 。
可陈家是一个书香门第 , 家风严谨 , 这就让陈彪从小就明白自己的使命 , 不论出现任何问题 , 学业上不能有任何的松懈 。
或许正是这样的一种信念 , 才有了他后来的成就 。
二
1946年陈彪大学毕业 , 便进入了紫金天文台 , 一头扎进了自己喜爱的天体物理系 。
不过几年之后新中国诞生了 。
当时国家百废待兴 , 急需大量人才来建设祖国 。
虽然陈彪是一名爱国人士 , 可他研究的天体物理似乎没有太大的用处 , 而其他一些对祖国建设有用的领域他又不懂 。
无奈之下 , 他就跑去咨询自己的导师 。
导师果然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 广义的天体物理虽然没太大的用处 , 但某个特定的天地物理研究却很有价值 , 比如其分支太阳物理 。
要知道太阳的能源无穷无尽 , 如果能够了解太阳内部结构以及能源机制 , 那么定然可以造福于民 。
其次 ,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人研究太阳物理 , 这方面也一直都是空白 , 若能做出成绩 , 也是为祖国做出贡献 。
陈彪听后茅塞顿开 , 果断放弃天体物理 , 投入了新的研究 。
不过想要研究好太阳 , 就必须要有好的设备 。
在此后的几年里 , 他一边努力研究 , 一边赶赴世界各地物色好的天文设备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他先后从苏联以及法国订购了当时非常先进的色球望远镜 。
新设备果然好用 , 在先进望远镜的帮助下 , 陈彪完成了《太阳的自转内部环流和磁场》、《光谱吸收》、《太阳辐射》等数十篇研究论文 。
在观测方面 , 他多次参与指挥以及协调 , 帮助天文台成功完成观测太阳活动周期的任务 。
在学术交流会议上 , 他不仅为中国发声 , 介绍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 , 更是培养了许多青年研究员 , 并给他们一定的展示机会 。
三
其实陈老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 他在研究太阳物理的时候 , 发现了等离子物理学的潜力 。
于是他于70年代末 , 又开始等离子物理的研究 , 开创了中国等离子物理研究的先河 。
到了90年代初的时候 , 已经成果斐然 。
此外 , 陈老为了下一代的发展 , 不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 还四处奔走筹集资金 。
可以说 , 正是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 , 使得中国太阳物理学从无到有 , 从有到精 。
也正是在他的辛勤耕耘之下 , 培养的整整一代从事太阳研究的人才 。
1993年 , 已经70岁的陈彪接到南京学术研讨会的邀请 。
要知道 , 当时陈老刚从新疆回来 , 还没有休息 。 可他一听是研讨会 , 想都没想就去了 。
加上之前曾在南京工作了几十年 , 也想回去看看 。
推荐阅读
- 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院士逝世
- 1993年“假军人案”:假上校建军队祸及12省,授失足女军衔当工具
- 侯保荣院士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 一斗穷,二斗富是真的吗?中科院发现“斗”和“簸箕”的基因奥秘
- 银河系中心传来无线电信号,然后又神秘消失!院士:相信有外星人
- 2022年将有更大灾难?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中科院发布气候灾难警告
- “一斗穷二斗富”是迷信吗?中科院立项研究, 发现重大秘密
- 武向平院士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其底气来自哪里?看完鼓舞人心
- 中科院开发纳米传感器,可高效检测氨基脲和肝素
- 外星人真的存在?中科院院士:中国天眼接收1600次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