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评论] “云”还是“端”?元宇宙的又一次路线之争

Meta(Facebook)是科技巨头“All in”元宇宙的杰出代表 , 甚至把名字都改了 。不过 A 股改名可以蹭热度提振股价 , 美股不是这样的 。月初 , Meta 公司最新一份财报显示了去年超过 100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
cnBeta|[评论] “云”还是“端”?元宇宙的又一次路线之争
文章图片

文 / 书航 2022.2.11
消息一出 , Meta 股价暴跌 21% , 市值蒸发 2000 亿美元 , 几乎让它掉出了美国众议院制定的反垄断监管门槛——即公司市值在 6000亿 美元以上 。
作为元宇宙概念的领头羊都如此 , 是否意味着元宇宙全行业都应该被看衰?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份由“元宇宙课代表”交出的成绩单?
Meta 的最大对手 , 选择了不同的元宇宙路线
这是 Facebook 母公司改名后的首份财报 , 负责“元宇宙”部分的“现实实验室”部门首次独立披露业绩:2021 年营收 23 亿美元 , 亏损 101.9 亿美元 。此外还预计 2022 年的净亏损会继续显著增加 。
【cnBeta|[评论] “云”还是“端”?元宇宙的又一次路线之争】财报笼统地说这 102 亿美元支出用于“招聘、研发和销售”环节 , 实际上等于没说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抢人:微软原本负责 Hololens 的约 100 名员工已经跳槽到 Meta , 苹果尚无更多消息的眼镜项目 , 同样面对着人才流失的压力 。在硅谷 , 全行业中负责 VR/AR 软硬件研发的人员薪酬已经被显著拉高 。
微软是 Meta 在开发元宇宙时最大的对手之一 , 可以说在渠道和内容、软件和硬件、游戏和应用等多重角度 , 都有全面的资源布局 。实际上 , 探讨为什么 Meta 股价跌得这么惨 , 微软将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因素 。
微软的 AR 头显 Hololens 目前主要面向政企客户 , 包括美国国防部和一系列制造业的头部跨国巨头 。在消费者层面 , Windows 10 内置对第三方 VR 硬件的支持 , 同时微软也通过 Xbox 建立的游戏生态体系 , 提前规划可轻松移植到元宇宙场景的沉浸式 3D 体验 。
但是 , 消息指微软将事实上放弃 Hololens 的后续深度开发 , 现有第二代产品可能只会升级一下配置 , 以 Hololens 3 的名义出售 。然后 , 微软将同三星一起开发单纯的头戴式 VR/AR 显示器 , 需要连接手机才能使用 。
Hololens 是一台全功能的 Windows 10 电脑 , 在头显内部直接完成运算 , 以避免可能的延迟 。它刚出来的时候 , 网络条件不好 , 这样设计是有必要的 。但因为没有进一步缩小头盔体积和重量的空间 , 且不好维修 , 直到现在单体头显也还难以进一步压低价格 , 实现普及 。
Meta 收购的 Oculus 同样是单体机 , Meta 还不愿放弃这个路线 , 所以适合原 Hololens 的开发团队出逃 。很有可能 , 我们会在扎克伯格预告的 Meta 首款全 AR 头机上面看到 Hololens 的影子 。
微软相信手机的运算能力已经足以带动眼镜 , 并且现在的高速网络连接 , 也(将)支持无延迟的云端运算 。对消费者而言 , 基于 Windows 开发的 VR/AR 应用目前来看是最少的 , 远不及 Oculus 和 HTC Vive 等的应用生态 。有 Windows Phone 以及 UWP 的前车之鉴 , 再开发小众平台向开发者无效撒币这种事情 , 微软不愿意再重复一次 。
社长此前曾写过《Facebook 对元宇宙做了什么》 , 说明 Meta(Facebook)更名后 , 主要是帮业界理清了元宇宙名词所代表的概念应该是基于 VR/AR , 并通过大额投入向行业输送了信心 , 激励更多人进入同一领域 。
那么 , 在确定是 VR/AR 后 , 元宇宙的下一个路线分叉应该就在于上文提到的 , 到底是基于云 , 还是基于边缘(端)的运算 。微软最近的决策 , 其实说明它将和 Meta 在此分叉 , 分别成为“云”元宇宙和“端”元宇宙的领军企业 。
Meta 新业务投入过重 , 导致基本盘不稳
观察财报 , 可以发现 Meta 需要将元宇宙相关部门在财报中独立核算 , 这也对其股价表现不利 。微软这边 , 它的 LinkedIn、Xbox、Office 等产品多少都沾点儿元宇宙元素 , 其第一方 VR/AR 应用是分开在各自不同的部门开发的 。而且 , 鉴于未来将有一部分元宇宙体验是云端渲染 , Azure 自然也占了很大比重 。这就使得其元宇宙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 , 难以汇总考虑其投入产出比 。
显然 , Meta 选择开发独立的头显硬件 , 使得这一部分产生了比较大的研发投入 , 也会持续产生销售推广上的成本 , 不得不成为一个独立部门 。而且 , 短时间内 Meta 用其他主营业务输血 , 补贴元宇宙开发的局面也不会改变 。相比之下 , 微软只是在各个部门各自的业务线“顺带”管一下元宇宙 , 就可以成为外界观察中 Meta 的劲敌 , 有点儿“四两拨千斤”的味道 。
在财报中 , 因为元宇宙业务疯狂烧钱 , Meta 的原有业务线普遍出现业绩缩水 , 大体上来说 , 问题分为:

  • Facebook 作为“防守队员” , 虽然没被期待直接迎战 Tik Tok , 但连压制 Twitter 也做不到;
  • 不同于 Snap 和 Pinterest , Instagram 没能研究出在苹果隐私新规下不受影响的广告模式 , 其电商探索也比较初级;
  • Whatsapp 及 Messenger 没能像微信在中国大陆一样 , 针对其占据统治地位的一些市场发展出多功能协同的效应 , 充分挖掘市场地位的价值 。
如果这些“二维”的基本业务出现问题 , 不仅会影响公司现金流 , 而且对“三维”世界的开发也有直接影响 。例如 , Meta 元宇宙的人们都应该拥有一个唯一的 , 与其实体绑定的虚拟身份 , 但年轻人是会选择 Facebook、Instagram 还是 Messenger 登录则悬而未决 。
类比一下国内 , 腾讯旗下业务很多都同时有 QQ 登录和微信登录两种方式 , 两个账号不互通 。这个方法让业务中存在“小号” , 在屏幕上这个逻辑没有问题 , 但在元宇宙里就会是一个问题 。是你现在上大号时 , 小号在“家”中“休眠”吗?戴上眼镜以后这些都可以是活人大小 , 听上去可就有点惊悚了 。
在探索新业务的同时 , Meta 必须保证原有各项社交平台的活跃度不低于现有水平 , 如此它才有足够的号召力 , 让人们登上自己的元宇宙平台 , 只因为“你的亲朋好友也都在这” 。
“云”和“端” , 孰优孰劣
现在我们再返回来 , 说一下微软倾向的“云”元宇宙和 Meta 倾向的“端”元宇宙的各自优势和劣势 。
目前 , 各大游戏厂商都已经开发出云游戏的平台 , 以及将客户端在所有操作系统上架;针对 Android 游戏的虚拟化也在开发中 , 除了Google自己的 Stadia 方案 , 诸如蓝叠(Bluestacks)等模拟器厂商也做出可以在网页浏览器访问云端 3D 游戏的能力 。
而且 , 云基础设施也是向下兼容的 , 例如早期款 Hololens 通过固件更新 , 即可准备一个访问云内容的环境 , 需要的硬件性能反而比本机运算更少 。微软认为基于边缘的 VR/AR 仍然只适用于网络连接不畅的工业环境 。
可以说 , 上云的方案方便开发者发行应用 , 部署速度快 , 向下兼容 , 且成本低 , 是元宇宙的一种所谓“多快好省”的方案 。
尽管 Meta 大力宣传 Oculus 系列硬件的销量和使用率都有提升 , 但无可争议的是头显作为单独的硬件设备更贵 , 远不如让手机一夜之间支持 VR/AR 输出 , 更有利于早日实现元宇宙的普及 。微软认为三星在手机领域是像 Surface 一样具备示范效应的准第一方硬件 , 而苹果则更是早就准备好了 , 可以说只等一个眼镜出来 。如果 Meta 继续坚持销售一体机 , 未来还会继续面对售价上没有优势的尴尬 , 还是要投入大量预算用于硬件营销 。
如果说“云”元宇宙有什么不确定的风险 , 那其实还在于网速 , 特别是最终入户的带宽 。虽然人们期待在 5G 和 WiFi6 时代 , 延迟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 , 但当下 5G 已经在部分国家推广了两三年 , 主要城区的网速却还是普遍停留在 4G 水平 。这还是建立在全球仍有一半人口没有网络连接 , 甚至美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还得用拨号上网的前提下 。
网速的参差不齐 , 在疫情逼迫的远程办公场景中 , 让人们连最基本的视频通话都进行的很艰难 , 这使得完全依赖云做大规模的渲染和数据传输 , 变得非常没有信心 。实际上 , 先元宇宙一步的云游戏虽然各家都在做 , 但跟刚推出时相比 , 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缩 。Google宣布关闭 Stadia 第一方游戏工作室 , 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 。
或许 , 如果入户带宽最终符合流式传输游戏和大量数据的要求 , 还需要 5-10 年时间 , 那么同样的时间内 , 也有可能会带来头部显示器技术的重大突破 , 做出显示效果好 , 并且跟普通框架眼镜一样轻便 , 价格还比较低的爆款机型 , 这两者可能是同步发生的 。那么到那个时候 , 就好比 Facebook 从 2012 年开始发力移动版 , 我们就会迎来元宇宙发展的恰当时机 。
在此之前 , Meta 身先士卒选择加大前期投入 , 希望比别人更早做好准备 , 能摘更大的果子 。而走向“云”元宇宙的微软还是希望“船小好调头” , 势头不对赶紧撤 , 将开发出来的元宇宙项目都做得同样适用于普通屏幕 。考虑到微软最早注意到了平板电脑趋势 , 下大力气研发 Tablet PC , 最后却被苹果 iPad 截胡的往事 , 这样的谨慎态度十分必要 。
资本市场对 Meta 和微软的不同反应 , 说明他们认为元宇宙这个领域 , 现在还不如比拼一下谁投入少 , 性价比高 , 以后撤退起来方便 。正如人民艺术家赵本山所说的:
“家有房屋千万所 , 睡觉就需三尺宽 。房子修得再好那是个临时住所 , 这个小盒(手机)才是你永久的家呀 。”
cnBeta|[评论] “云”还是“端”?元宇宙的又一次路线之争
文章图片

转载本文 / 商务合作请咨询航通社助理微信号:hangtongshe 或邮箱:coop#lishuhang.me
相关文章:
[评论] “拼多多官方回应”:怎样确认一张网传截图的真假
[评论] “一零后”的第一场沙尘暴 , 我的手机居然拍不出来
[评论]请杨笠做广告 英特尔真的不懂营销吗?
[评论] 字节为什么不担心“教会徒弟 , 饿死师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