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李适生母是谁?唐德宗寻找民间母亲的故事

唐德宗李适于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生于长安皇宫之中,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其母为沈氏(可惜不是大老婆),李适的爷爷是唐肃宗李亨,太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了 。
李适的青少年时期正逢大唐盛世,着实过了些年的好日子,但好景总是不长的,李适14岁那年即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告急,李氏皇族纷纷出逃四川,李适之母沈氏因在家族之中地位不高(前面说过她不是大老婆,虽说她儿子李适日后成了太子、作了皇帝,按说应母以子贵,但那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眼下他儿子仅仅是李氏皇族中的普通一员,对她地位上的帮助不大)没能安排进第一批流亡名单,被无限遗憾的留在了长安城中,在巨大的悲伤情绪中,年少的李适经历了与母亲的生离死别,这一别便是永别,于是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
【唐德宗李适生母是谁?唐德宗寻找民间母亲的故事】叛军随后攻入长安,沈氏在战乱中被叛军掳掠到了洛阳安禄山的宫中(其中的屈辱和遭遇可想而知) 。
一年后,即公元757年唐军借回纥兵之力,光复洛阳,沈氏的丈夫李豫随大军进入洛阳,并十分幸运的在洛阳宫中重新见到了沈氏,李豫自然是大喜过望,先将沈氏安置在洛阳,打算待平叛之后再带其一同返回长安,全家团聚 。
可惜天不遂人愿,公元759年史思明复叛,洛阳再度沦陷,沈氏又落到了叛军手里,并从此下落不明(这女人的命可真苦啊) 。此后唐王朝进入了与叛军的反复拉距之中,只到763年才将安史之乱平定,其间寻找沈氏的事自然是无力顾及 。
公元762年李豫即位,其对沈氏始终是念念不忘(对不起人家啊),在叛乱平定后,便派人四处查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但终其一生未能如愿 。其间到是有一位曾在少阳院(在唐代太子亦称少阳,其居住处称少阳院,即太子府)当过奶妈后来在寿州崇善寺做了尼姑的广澄,想要冒充沈氏来认亲(应该是认富贵),可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李豫跟沈氏生活了有十几年,儿子都养了那么大,自己老婆长什么样还能忘了吗 。两人一见,李豫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盛怒之上命人把广澄活活鞭死 。
此后李豫怀着对沈氏的愧疚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寻亲接力棒也交到了他们二人的儿子唐德宗李适的手中 。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虽然其母沈氏仍没有下落,但他仍下旨尊沈氏为皇太后,并为寻母专门设立了规格相当高的工作领导小组,称为奉迎使,领导小组的组长即奉迎使为睦王李述,副使为工部尚书乔琳,组员(在这个小组里叫判官,可谓相当贴切)为四名沈氏家庭的成员(事后证明他们可能是沈氏叔叔的儿子的侄子之类的人,寻亲基本没有什么作用),让他们带人不惜一切代价,到帝国的各地寻找 。
其间各地声称找到沈太后的消息不断,但却大都经不起考验,而其中最最疑似并且在唐史上留下一笔的是下面这一起 。
玄宗时期的大太监高力士有位养女当时在洛阳寡居,因其养父的关系能讲很多宫庭里的事情,在她家那一带相当有名,洛阳有个叫李真女人的曾经在皇宫中作过女官,估计是因为赏金太丰厚和这位高氏太能泡的原因,居然一门心思的认定这位寡妇的高氏就是传说中的沈太后,并立马将这一重大情报向当地政府做了报告 。
奉迎使接到洛阳地方政府的报告,不敢怠慢,将这一重大信息向皇帝李适做了汇报,李适得知后是又惊又喜还又担心,便立马派人到洛阳去进行查证,当时沈氏家族中认识沈氏的老人都已经过世,而以前曾经在宫中侍候过沈氏的太监和宫女也大都不在世了,派出查证的人又没有照片和DNA这些现代技术,对于皇帝派的任务,只能靠皇帝对太后长相的描述和自己现场的望、闻、问、切以及感觉来干了 。
查证人员首先在暗处对高氏进行了观察,高氏在年龄上跟沈氏差不多,其身材和长相跟描述中的也有点像(沈氏估计脸上没有类似美人痔之类的特征),来人实在是难以辨别,只能像审问似的去问了 。
高氏开始还很诚实,矢口否认说自己根本不是太后,但想不到的是这话起了反作用,估计以前查证人员见到的尽是声称自己是太后的人了,第一次碰上这说实话的,于是发扬真作假时假亦真的作风,认定高氏就是沈太后,并强行把高氏迎进了洛阳的上阳宫,起初高氏是一百个不同意,但时间一长,好吃好喝好招待一通下来,不由得高氏不动心,高氏见作太后好处如此之多,也就半推半就,到后来更是一口承认 。相关官员等的就是高氏这句话,立马向皇帝报告好消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