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寻死路 万历皇帝为何最终废除张居正新政

明万历初年的张居正 , 是载誉青史的改革家 , 在十年首辅任内 , 扶持十岁幼帝推行新政 , 把混乱衰败的明朝治理得国富民安 , 史称“救时宰相” 。然而 , 张居正死后一年 , 万历皇帝变卦 , 保守势力复辟 。张家被削夺抄没 , 满门罹难 , 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历史何以如此荒唐 , 张居正新政何以失败?最近读到《改革家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 似乎找到了某种明确的答案 。对此 , 作者是从下述几个方面加以分析的 。
帝王本性
张居正改革 , 最大受益者是万历皇帝 。他老子隆庆皇帝撒手西去时留给十岁幼帝及其寡母李太后的 , 是入不敷出的财政 , 纷争不已的内阁 。平民出身的李太后 , 全权委托张居正辅政 , 嘱他代行父母之教 。如此 , 内有忠心耿耿的太监冯保 , 外有精干强势的首辅张居正 , 神宗才得以稳坐江山 , 安然享用太平光景 。万历八年神宗十八岁亲政 , 张居正上疏乞休 。神宗颁手敕说:张先生待辅政到三十岁 , 再作商量 。第二年又表示 , “十年之间 , 政理修明 , 勋绩显著 , 简在朕心 。”他对张居正似乎是十分满意的 。张居正也认为“十年之间 , 志同道合 , 言听计从 。”他对皇帝也是充满信心的 。这般亲密的师生关系和友好合作 , 何以一朝反目 , 竟成寇仇?论者或以为这是神宗个人品性 , 或以为神宗受反对派怂恿 , 或以为张居正功高震主 , 这都不无道理 , 但未能触及根源 。
真正原因是 , 绝对权力造就的绝对私有 , 绝对不容他人分享 。即使是扶危救时的忠臣良相 , 在“朕”的眼里也不过是召之即用 , 用完即弃的奴才 。神宗年幼时 , 尚意识不到权力的作用 , 自有一种少年真情 。随着年龄增长 , 至上的皇权刺激他追求享乐的欲望 。他既垂涎太监冯保聚敛的家财 , 又忌恨帝师兼首辅张居正的劝谏约束 , 贪婪残暴的帝王本性终使儿时真情泯灭 。皇权面临社会危机时 , 为保全统治化解危机 , 可能支持改革 , 约束贪欲 。一旦改革成功 , 危机缓解 , 贪婪本性又促其突破约束 , 废除改革 。皇帝可以一言定法、一言废法的皇权专制时代 , 政以人举也能人亡政息 , 这是必然的结局 。
臣子的君主观
张居正对神宗的效忠 , 期待神宗成为一代为民造福的“圣君” 。他身后之败 , 不仅是新政之败 , 更是他君主观的破灭 。张居正以法儒并用治世 , 在君主观上则深受道家影响 。他的《人主保身以保民论》 , 以道家学说深化儒家的民贵君轻论 , 融合儒道两家节制君主的思想而以君臣共治、君民互利贯穿其中 。他为小皇帝编写的启蒙读物《帝鉴图说》 , 教导皇帝“天下可以一人主之 , 不可以一人治之” , 放手使用大臣;尊儒 , 读经 , 行仁政;励行君德 , 感化罪人;带头执法方能以法驭下;帝王奢俭 , 关乎天下兴亡;等等 。在乾纲独断的皇权专制主义时代 , 打天下坐天下的“一人治天下”论 , 有不可侵犯性 , “不可以一人治之”的君臣共治论 , 势必触动一人定乾坤的皇权专制;君主自律还是他律 , 实质上是人治与法治 。
张居正试图从自律、人治以外的途径 , 即从道德制约皇权转为以法律制约皇权的途径寻找限制君主的方案 , 只是一厢情愿、根本行不通的美妙幻想 。当年神宗是个不理事的小孩 , 对于身兼首辅和严师的张居正自然又敬又怕 , 言听计从 。张居正实际上是代行皇帝权力的王朝最高决策人 。神宗一旦亲政 , 便如脱缰野马 , 从一个乖巧的小孩 , 变成为所欲为的昏暴贪秽的帝王 。赵翼在《廿二史杂记》中说:“论者谓明之亡 , 不亡于崇祯 , 而亡于万历云” , 实在是说对了 。即使是最优越的教育 , 最严格的自律约束 , 也无法改变皇权制度造就的帝王本性 。张居正有清醒的君主观念 , 却醉心于君主教育 , 呕心沥血造就的“圣主” , 竟是一代亡国暴君 。张居正连自身都保不了 , 又何能保民、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