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闪击战无可战争?苏联为什么会笑到最后?( 二 )
第二 , 不能低估战略的重要性 。跟德国相比 , 苏联的一个战略优势就是不用两头作战 , 可以一心一意地集中兵力 。起初 , 苏联还担心日本可能会北上 , 得知日本南下东南亚的作战计划之后 , 苏联就开始把自己在远东的部队拉回欧洲战场 。对那些趴在莫斯科城外的战壕里 , 已经又冷又累的德国士兵来说 , 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在漫天大雪之中 , 突然看到身披白袍 , 从蒙古前线赶回来的红军精锐之师 。与此同时 , 德国却不得不同时在多条战线作战:欧洲、海上、北非 , 即使是在东线 , 战线也长达1800公里 , 往往顾此失彼 。
当然 , 也不能高估战略的重要性 。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疑心很重、出尔反尔的领袖 。进攻莫斯科失利之后 , 希特勒变得更加神经质 。如果不是他连出馊招 , 德国军队战绩会更好 。到底德国应该再次进攻莫斯科好呢 , 还是南下占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好呢 , 至今仍然是一个争执不下的问题 。但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 德国不该同时在几条战线上展开进攻 , 既要拿下斯大林格勒 , 又要进军巴库油田 。如果不是斯大林对苏联红军的清洗 , 苏联也不会在战争初期遭受如此惨痛的损失 。但他在战争期间 , 逐渐意识到 , 自己有一批能干的将领 , 这才将权力更多地下放 。事实证明 , 英明领袖是不靠谱的 , 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 , 不要犯致命的错误就行 。
第三是地理 。人们常常提到 , 苏联的战略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 由于腹地纵深 , 所以有缓冲的机会 。这一点当然是不容置疑的 , 但也无法强调得过头 。试想 , 如果莫斯科被打下来 , 德国占领了苏联的欧洲地区 , 即使苏联还剩下广袤的西伯利亚 , 但元气大伤 , 是不是会有灭国之灾 , 就真的很难说了 。拯救苏联的最重要的地理因素不是地形 , 而是气候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 1941年恰好赶上了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之后最冷的一个冬天 , 而德国士兵还穿着夏季的制服 。秋天阴雨绵绵 , 地上一片泥泞 。冬天冰冷刺骨 , 油箱结冰 , 飞机、坦克都没法开动 , 机枪也因冰冻无法开火 。春天到来之后 , 表层的泥土化冻 , 但底层的泥土仍然冻结 , 加上下雨 , 又是泥泞 。这使得德军的机动能力大大受阻 。本来 , 深入敌后是可以以战养战的 , 但苏联采取了“坚壁清野”的做法:他们烧毁谷仓和桥梁 , 毁坏水井 , 或在水井中投毒 , 把牛羊、工厂都运走 , 让敌人得不到任何东西 。着名历史学家基根的《战争史》里 , 专门写过地理对战争的制约:有的地方 , 任你再雄兵百万 , 打不了仗就是打不了 。
最后一点 , 可能也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一点 , 是组织的自我进化能力 。很多历史学家热衷于寻找“转折点” , 但这一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下棋下到最后 , 都有可能一着不慎 , 全盘皆输 。有的电视编剧喜欢寻找决定战争胜负的“秘密武器” , 比如破译了对方电码的情报人员 , 比如新式武器 。一些研究二战的学者会提到苏联的T-34坦克 。这一坦克号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性能最好的坦克 , 就连古德里安都承认 , 当T-34坦克投入战场之后 , 德军的装甲兵优势就没有了 。其实 , T-34早期的缺陷很多 , 比如没有无线电联络设备 , 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 。T-34还漏雨 , 一下雨就要担心仪表盘会不会被淋坏 。苏联不是不知道T-34有这些缺陷 , 但战事紧张 , 怎么能停下生产先改进呢?他们只能一边生产一边改进 。最终 , 当T-34经过改进、真正发挥威力的时候 , 是在1944年年中之后 , 那时二战欧洲战场的局势已经明朗 。
“闪电战”本身靠的就是协同作战 。空军要先发制人 , 炸掉对方的飞机、兵工厂和交通通讯设施;工程兵要赶到装甲部队的前面搭建浮桥;步兵要负责保护坦克 , 清除地雷 , 提防反坦克部队;这其中靠的是官兵之间、不同的兵种之间、武器和士兵之间、前线和后勤之间的协调 。胜败乃兵家常事 , 最初的胜利并不保证最终的胜利 , 最初的失败 , 甚至是惨败也不预示着最终的失败 , 关键在于一边打仗、一边调整 , 不断地自我进化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