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馨|中国知网是不是该把所有教授的账都结一下( 二 )
文章插图
而这位给出答案的仁兄,常年在知乎上回答怎么发论文的问题。
文章插图
假设这个回答是真的,对于要发论文的人,那种感觉就像你下载了一个全民级别的打车app,必须要搜集你的若干信息,不同意也可以,就不要打车了。假如这个回答是真的,让人不得不升起另一个疑惑,这些期刊这么多年,冒着自己签“无效条款”的风险,也要帮知网拿到作者的授权,图的是什么呢?天眼查上有一条关于中国知网的诉讼记录——作家汪曾祺的子女曾起诉中国知网无权转载,《芳草》、《可乐》、《文学界》等9本杂志发表了汪曾祺的作品,而知网又根据自己和这9本杂志的协议,把这些作品挪到了网上,供广大网友付费下载。为了证明自己也是花了钱的,中国知网出具了自己向某杂志社支付的稿费发票复印件,2013年和2014年的金额,分别为8569元和8599元。这些钱,期刊会给作者吗?分了人家作者家属会起诉吗?这是疏漏,还是在分钱的那一刻,某些期刊和知网在内心默认了,这个钱到底是谁分给谁的?4我在“中国知网”上搜我自己的名字,竟然有我发在公众号上的文章,不知什么时候被期刊转载了,还被列为了“哲学与人文科学”,被知网要求“付费阅读”。
文章插图
我的一个同行说,他在知网上搜自己的名字,看到了70多篇文章。我们都是曾经做过采访人员的人,按照我们自己曾经的职业训练,维权的能力和通路,会比普通人好一些。但我们没有人跟知网打官司。而被知网拿自己的文章去赚钱的,几万法学院的毕业生、教授,那些最能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权利的人,也没见哪位法学大家出面,跟知网打下官司,说说那格式条款的道理。毕竟,法学博士需要核心期刊发论文,教授也有发文章的任务。此前有高校老师表示,自己学校每次审核论文,都要以知网收录为准,如果没有,就等同于没发。这个场景想来有些搞笑,一个要推进公平正义的专业,集体在一个霸权条款下面搞研究,大家都不敢吭声。曾经告赢了知网的,有一个少年,他是苏州大学法学院的在校学生。他写论文,向知网充值50元。花了7块钱之后,想把剩下的钱退了,知网不允。他起诉,拿回了自己的钱。
文章插图
最近一次告赢了知网的,是一个89岁的老人,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所所长赵德馨。在他之后,一起加入对中国知网诉讼的,还有赵德馨的学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苏少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新中国第一代女经济史学家”,93岁的周秀鸾。
文章插图
我不知道89岁、正在忙着修订书稿《楚国的货币》的赵教授,将160多篇论文逐一整理、提起诉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举目四望,他身边的学生,论文查重到要破产;他身边的老师,学术成果发到网上,供大家付费阅读,近乎全体在为知网斜杠打工。而兄弟院校里,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都曾因知网频繁涨价,而拒绝使用。
文章插图
据媒体报道,2010-2016年,中国知网报价涨幅高达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这家汇聚知识的平台,也汇聚了人类诸多伟大的商业模式——平台型app让用户不得不签的隐私条款,家楼下美甲店充值概不退的霸王条款,以及巴菲特欣赏的复利增长。在集齐了这些伟大商业发明后,知识的两面性魔幻地展开——知识在老师手里一文不值,在知网手里就是力量。此前,曾有全国政协代表提案,希望知网纳入政府采购,用户则免费使用。知网没有吭声,毕竟,同方知网是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1.68亿元,毛利率为53.93%;2021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约为4.96亿元,毛利率为51.3%的生意。在热搜上被吊打了两天之后,中国知网发布了两份道歉声明,一份声明向赵德馨教授道歉,但关于要不要给其他教授结账,只字未提。另一份声明则强调,自己从来没有向个人出售过查重系统,且这个查重系统自推出以来,广受社会各界好评,至于学生买到的查重系统,那都是不法分子干的。
推荐阅读
- 直播|上万的手表只卖998,赵四剧本式的带货中,揭开了多少直播套路
- 京东|赵强:抖音作为公域流量相比京东、淘宝更有优势
- 赵婧|《亿万行星·星迷世界》发布会在京圆满举行
- 阿富汗|全球连线丨赵立坚“带货”的阿富汗松子卖得怎么样?
- 赵晓光|天风证券赵晓光:全球科技巨头积极布局元宇宙 视频上的技术是未来最核心的创新
- 赵德馨|知网最新回应:在研究整改方案,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每天忙到零点
- 数字化|“燕赵云宝+”!打造数字文化新形象,数博会有了永久联名吉祥物
- 赵德馨|作家陈应松准备起诉知网:300 多篇被收录,大部分未经本人同意
- 央视新闻|知网,改否?人民日报一天两评,新华观点发声,央视评赵教授为一周人物
- 赵教授|知网道歉,89岁退休教授教授赵德馨:知网做了很多好事,不希望他垮台,只希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