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屡陷食品安全风波,三只松鼠被代工和流量反噬( 二 )
目前,三只松鼠正在调查上述事件的原因。但此前的翻车案例,早已让其口碑跌落千丈。事情发酵后,不少网友爆出了自己在三只松鼠购物的“惨痛”经历,“我上次买包小鸡腿还长毛了”,“买个三只松鼠的牛肉粒,打开第一包就发霉了。”
凤凰网科技注意到,截至目前,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三只松鼠的投诉量已达1130条,问题大多集中在食品发霉、变质等。由此可见,三只松鼠这两起食品安全问题并非偶发事件。
在此之前,三只松鼠曾多次爆出食品安全不合格情况,甚至陷入“致癌物超标”漩涡。
文章插图
(图:黑猫平台上三只松鼠的投诉量。)
2020年10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挑选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进行检测,其中三只松鼠、董小姐、盐津铺子的3款薯片丙烯酰胺含量超过欧盟标准。而丙烯酰胺是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2A类致癌物。
“代工”品牌,隐患尽显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三只松鼠“贴牌代工”模式的顽疾。
作为网红食品第一股,三只松鼠一直靠电商营销驱动,产品则采用代工模式,即公司负责包装、营销等环节,坚果食品的加工、运输等外包给工厂,最后贴上三只松鼠的标签销售。有媒体曾报道,2020年三只松鼠的上游供应商多达54家。
【 松鼠|屡陷食品安全风波,三只松鼠被代工和流量反噬】这种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可以让产品的供给速度得到保证,到货时间更快,更利于电商销售,且减少加工成本。三只松鼠也曾一度自豪道:“我们不生产零食,我们只是零食的搬运工。”
但代工模式弊病同样明显,品控管理存在较大风险,屡次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无疑就是最好的范例。
朱丹蓬认为,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的完整度。三只松鼠供应链方面的短板导致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一隐患给公司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若是这一问题不解决,会持续影响公司的运营业绩、股价表现。
回溯近几年的三只松鼠财务状况,不难发现,其一直深陷“营收和利润难以平衡的”怪圈中。2018年-2019年,三只松鼠营收从70亿元涨到101亿元,净利润却从3亿元跌到2.39亿元,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值得注意的是,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在2014年-2019年暴涨了近10倍,从2.34亿元涨至22.98亿元,利润被巨额电商营销费用吞噬。正因如此,尽管三只松鼠在一众零食股中营收规模最大,毛利率却一直比洽洽食品、良品铺子等同行低。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来伊份、品渥食品、良品铺子、洽洽食品、盐津铺子的毛利率分别为44.72%、30.74%、29.51%、31.15%、39.80%,而三只松鼠的毛利率仅为23.9%,远低于同行。
如今,电商平台早已经过野蛮生长的流量红利时期,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贵。三只松鼠原本那套“买流量带动营收”的逻辑已然不适宜。
大股东疯狂套现、电商依赖症如何医治?资本市场对于三只松鼠的代工弊病似乎早有察觉,并冷静地给出了评分。
看不到希望的大股东IDG选择了持续套现。2020年7月,IDG资本旗下NICE 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宣布减持三只松鼠不超9%的股份,至今已连续减持20多次,套现超13亿元。今年9月30日,IDG资本又减持三只松鼠不超6%的股份,仍在疯狂套现。
与此对应,三只松鼠股价一泻千里,最高接近300亿元的市值,如今只剩151.38亿。
为了摆脱电商平台的高度依赖现状,三只松鼠也在转型自救,并疯狂拓展线下渠道。2019年,三只松鼠创始人喊出了“万家门店计划”口号,打响线下反攻战。至2020年底,三只松鼠线下投食店达到171家,联盟店暴涨到872家。
推荐阅读
- 消毒仓|为冷链食品安全加码 余杭集中监管仓升级焕新
- 拼多多|三只松鼠、韩后先后声明,未在拼多多开设店铺,拼多多的回应来了
- 行业|再发道歉声明,三只松鼠要营销还是要产品?
- 松鼠|辛巴带货三只松鼠,百万网友公屏质疑,辛巴:不想买滚出直播间
- 三只松鼠|这类大V也要补税?收入350万,需要补税103万
- 松鼠|买手机是去线上买还是去线下买?
- 詹氏|时代浪潮下的三只松鼠,创业契机始于阿里?
- 蔚来|8点1氪丨三只松鼠就模特妆容争议致歉;知乎回应在港二次上市;我国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2亿
- 妆容|上海消保委评三只松鼠模特妆容争议:消费圈的审美要与时俱进
- 模特|“眯眯眼” “厚嘴唇”...三只松鼠模特妆容引争议!上海消保委最新回应:消费圈审美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