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互联网的共同富裕,或将走向田间地头
文章插图
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摩根频道(ID: morgantmt),作者摩根频道,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在平台垄断与资本无序扩张的蒙眼狂奔后,互联网大厂们终于迎来了“共同富裕”这场大考了。
除了腾讯和阿里“千亿”高调助力之外,美团、京东、华为等大厂相继以“赋名”或行动的方式为共同富裕发声,三次分配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底色。
然而蛋糕究竟怎么分成为了互联网大厂的又一大难题,在日益苛责的互联网大环境里,公信力下降的互联网大厂又该如何平衡商业性投资与公益性捐赠之间的争议,以公正的姿态给外界呈现出一件满意的答卷?
资本原罪下,社会价值才是互联网大厂的方向增长一直是互联网的主旋律,发展中求增长,成为巨头后依然要增长,然而,在流量触顶的当下盲目的增长即容易偏航走向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的歧途,也违背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价值,因此需要一个无形巨手拨乱反正。
在资本原罪中,马克思曾就经济危机提出了“生产过剩”的概念,即生产大于有效需求的数量,而这一矛盾的核心就在于分配不均。资本在通过第一次分配享受红利成长起来后,不但没有履行自己应有的义务与责任,反而在放大分配不均的焦虑。
三次分配中的初次分配讲究“优者先得”,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优秀的商业模型可以得到资源的倾斜,能够快速获得成长,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互联网企业能够通过规模效应优化产业链,提升某行业的生产效率,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损耗。
然而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也就意味着弱者越弱,对于商业模型偏弱的群体而言,这更像是一场零和游戏,比如网购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社区团购对于菜农的降维打击。
在以前,为了发展和整个社会的优化,制度红利、庞大规模的人口和基础设施的红利向互联网行业倾斜,其目的是为了在其发展成熟后转头帮助“落后者”履行自己的社会价值,但当下的互联网企业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反而在不断的创造所谓的用户需求。
消费升级的趋势用户需求确实在多样化,然而互联网企业在红利触顶的焦虑下过度挖掘需求,从而造成了生产过剩,即从原来的“想而不可得”升级到“想即可得”之后,超速到了当下普遍的“所见而不可得”。
内容生产过剩的结果就是,这年头啥都能见到,但只有一小部分人买得起,从某种程度上,互联网行业的消费升级升的是互联网从业人员的级。
最近互联网大厂的员工都在争议996这个话题,然而很少有人注意或者选择性忽略的是,大厂员工的月工资都是以10K为单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示,人们需要动力实现某些需要,有的需求优先于其他需求,并将需求分为五级模型:生理(衣食),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前三者为缺失性基础需求,后两者为成长性高层级需求。
如今连互联网大厂的员工都才开始从缺失到成长的进化,其他行业人员仍在缺失性需求中挣扎。虽然互联网已经被分划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所包含的从业者人数占整个社会的从业比数过小。
互联网所创造的生产力已经严重不符合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谁加剧了生产过剩的问题谁解决。因此给了互联网大厂们两个选择,一个是科技向上,通过技术的创新提高底层技术,助力社会的整体发展,另一个就是通过现有技术赋能,缓解生产过剩的焦虑。
比如本次共同富裕浪潮下,BAT中的百度引发的争议并不大,因为其人工智能符合科技向上的基调,其社会价值较大。而腾讯的游戏和广告业务以及阿里的金融与广告业务,其都是互联网红利的产物,但其本身却没有创造出类似于相应的价值,因此需要千亿资金去补上短板。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