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不住的互联网腐败黑洞:权力、利益和欺骗( 二 )

对千千万万的小供应商来说,想要登上互联网巨头的“大船”,必须先敲开他们这道门,由此衍生出了行贿、刷单等行为交织的灰色地带。

互联网反腐其实早从2011年就开始了。当年2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大批欺诈事件曝光,牵涉一百多名员工,时任CEO卫哲等高管引咎辞职(详见本报2011年2月27日《阿里巴巴与两千大盗》)。

此后,每年都有互联网腐败案件被曝光。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八年来,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发生过内部腐败,涉案人数总计超过650人,他们之中有些人被辞退,有些人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刑。

2018年至今,这类案例越来越多。一年半以来,涉案人数超过340人,占过去八年的一半以上。

为何互联网公司内部腐败案逐年增多?为何漏洞难以堵住?

南方周末采访人员先后联系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小米、携程、去哪儿、滴滴出行、大疆等2019年被公布贪腐案件的公司。其中超过半数拒绝了采访,仅有百度、京东、滴滴出行和携程给予了书面回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