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重力环境下 , 乒乓球放入水杯是什么状态?向水球注入气泡会发生什么?12月9日15时40分 , “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 。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 , 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 这是时隔8年 , 中国航天员第二次开展太空授课 , 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 。 “天宫课堂”地面主课堂中国科技馆对公众开放并举办相关航天科普活动 , 吸引了众多科学爱好者前来打卡和积极参与 。
近年来 , 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 。 一次次的太空探索 , 承载着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 。 “天宫课堂”体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进步与创新 , 同时 , 它有助于公众了解航天事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 理解航天事业需要数代人的前赴后继 。 此番太空授课搭建起公众和航天事业之间的桥梁 , 是开展公众科普教育的良好时机 , 让更多人对航天事业有了直观的认知 , 收获十足的参与感 。 “天宫课堂”更给许多孩子带去诸多惊喜 , 特别是“天地”实验的差异 , 让学生看到地面上几乎看不到的现象、观察到物理规律的异同 , 从一连串“为什么”“原来是这样”等疑问和惊叹中 , 确立了梦想的起点 。
“天宫课堂”里的一个个小实验 , 带给我们诸多启发 。 比如 , 在教育领域 , 厚植求知若渴、保持好奇、鼓励梦想的理念和沃土 , 让学习永远在路上 , 将课堂和讲台设置在任何有知识喷涌的地方 。 除了空间站这一课堂 , 或许我们还可以带着孩子们在“蛟龙号”里看海底、用“天眼”望远镜探索深空 , 甚至未来通过“火星车”了解地球之外的另一方天地 。
【实验|期待更多“太空授课”式科普撒下探索星辰大海的种子】再如 , 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 , 造福社会 , 意义重大 。 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当其走向民用、商用领域 , 无疑会改善更多人的生活 。 诸如空间站里的洗护用品等“天为地用”的航天科研成果已经陆续上市 。 而当光学、材料学、遥感技术等领域中的前沿科技走进寻常百姓家时 , 人们的生活体验或将迎来质的飞跃 。
此外 , 让探索和创新精神代代相传 , 至关重要 。 2013年 , 王亚平向全国6000多万名师生进行太空授课后 , 有孩子写信说:“请放心地把接力棒交给我 , 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 ”目前 , 已经有学生制作的立方星 , 随着航天发射任务搭载进入太空 。 如今接受“天宫课堂”授课的孩子当中 , 或许某一天也会有人进入空间站 。 期待航天事业的进步能够激励更多国人为民族富强而携手奋斗 。
“太空出差三人组”曾为《朗读者》栏目发来一段朗读视频 , 内容是巴金《激流》总序:“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 , 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 , 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仰望星辰大海 , 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借助航天员的眼睛 , 看见宇宙的光芒 , 点亮自己的梦想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Linux|Fedora 36默认字体将改为Noto,以覆盖更多语言
- 中国|微软 Azure 动手实验营-1月课程预告
- 人工智能|正片来了!五期「AI大咖说」第一期,探秘清华大学AI&机器人实验室
- 实验|他,清华博士,两次战胜命运,发完《Nature》,再发《Nature》子刊!
- 琼海|数字孪生与智网互联创新实验室在琼成立 助力智慧海南建设
- 结果表明|奥密克戎免疫逃避添更多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