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集体取消超前点播,视频平台“生财”终要“有道”

取消超前点播 , 与市场大势同向而行 , 也将为平台赢得更多尊重和未来 。

有道|集体取消超前点播,视频平台“生财”终要“有道”
悬在半空的靴子 , 终于在这个国庆假期落地 。 10月4日 , 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平台先后宣布取消超前点播 。
对上述平台而言 , 这无疑是个相对艰难的选择 。
此前 , 通过超前点播这种所谓“创新”的商业模式 , 网络平台更强烈地刺激了用户的观看欲望 , 挖掘出视频产品的“最大价值” , 获得惊人的经济效益 。 以网络剧《陈情令》为例 , 支付30元解锁5集 , 不到24小时 , 某视频平台就获利7500万元 , 超前点播的“魔力”由此可见一斑 。
自超前点播模式诞生后 , 各大平台相继跟进 , 在《庆余年》等一批网络热剧播映中屡有斩获 。
而今 , 取消点播是个可谓正确的选择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 ,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 对于网络平台来说 , 超前点播榨干了视频产品的“最后一滴油水” , 让平台赚得盆满钵满 , 却也薅光了众多用户的“最后一根羊毛” 。
一些消费者本来就已经购买了会员 , 但超前点播这种商业模式出来后 , 这些消费者还需要另行购买“特权” , 产品重复收费的痕迹太过明显 , 侵蚀了消费者权益 。
更可恶的是 , 很多超前点播 , 建立在“稀释”其他用户权益的基础之上 。 为达到“一本万利”的目的 , 有的视频平台对热播剧单方修改更新周期 , 由原来每周三至周日每天更新两集 , 改为每周六至周日每天更新两集 , 仔细“核算”下来 , 每周要少播4集 。 对于那些掏了“血本”的消费者 , 虽然享受到了“特权” , 但更多消费者却失去了正常观看的应有权益 。
平心而论 ,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暗箱操作 , 既有失市场公平 , 也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 取消超前点播 , 平台固然少了一条“生财之道” , 但对广大消费者来说 , 却不用再担心 , 合法权益被算计和剥夺 。 对于付费会员来说 , 也会得到更好的消费体验 , 不必付出额外的代价 。
其实 , 对于上述平台来说 , 取消超前点播也不无裨益 。 诚然 , 平台可以通过这种创新商业模式 , 获取一定的利润 , 但这种建立在侵吞消费者权益之上的做法 , 与市场法治、市场准则格格不入 , 注定难以为继 。 近年来 , 一些超前点播做法日益遭遇口诛笔伐 , 对于平台商誉形成伤害 , 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
各大平台倾听公众声音 , 取消超前点播 , 实现了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 也更容易得到用户的理解与支持 。 弃用这一“摇钱树”后 , 平台将关注度转移到提升会员消费体验和满意度上 , 更能体现以用户为本的宗旨 , 实现高质量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