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双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 各级党委、政府均将“双减”作为重大民生工程 ,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 要高效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 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
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 不仅能够构建以过程性记录、精准化分析、智能化辅导、沉浸式学习为特征的智慧教育环境 , 还能够实现与传统教育全学科、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全时段融合 , 拓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的边界 , 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的效率 。 因此 ,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内生动力和价值创造作用 , 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无疑成为“双减”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
【考试|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双减”提质增效】在探索信息技术助力“双减”的场景应用上 , 已有学校先试先行 。 清华附小将“大数据+体质监测”与“双减”工作结合 , 通过实时记录更新心率、运动步数、热量消耗等身体指标 , 掌握重点时段、重点群体的重点指标(例如体育大课期间学生们的心率状态和运动密度) , 实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天候体质监测 。 身体健康数据的持续积累 , 不仅从学校管理层面为优化课堂和课后服务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 也从个体健康层面为学生开出了个性化“运动处方”、做到了点对点指导 。 以“大数据+体质监测”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 是清华附小落实“双减”作出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 具有示范作用 。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设计、布置个性化作业是“双减”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 。 减少作业量、为学生减负 , 是“双减”的核心指向和关键所在 , 但是“减量”不是为了减而减 , 更不是无原则、无标准的乱减 , “减量”的背后是“提质增效” 。 作为“双减”配套政策 , 教育部要求 , 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 在这种要求下 , 教师如果缺少信息技术工具手段支持 , 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批改作业 , 甚至可以说 , 某些方面将无法满足要求 。 有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 , 首先可以打破学段和学习单元边界限制 , 构建贯通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图谱;其次 , 围绕知识图谱中的知识点 , 制作、编辑、汇集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 , 形成高质量的数字教学资源库;第三 , 全面记录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状态 , 分析学生学习成效、学习特点、心理性格特征 , 为每个学生建立“数据画像” 。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 向不同学生推送不同学习资源 , 并根据学生答题对错、知识点掌握情况 , 动态调整推送内容 , 自动生成班级总体和学生个体学情报告 , 避免千人一卷、千人一练 , 实现差异化作业布置、个性化学情分析、精准化学科辅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