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6年时间 , 一个团队为做一件事、一个目标、一个任务 , 紧紧地聚集在一起 , 生动诠释了研究所一直倡导的“细胞文化” 。 整个科研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机制 , 每一个成员就如同一个“细胞组件” , 各自功能分工明确 , 有机统一 , 将细胞应有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
“中国科学历史上从来不缺有挑战精神的科学家 , 也从来不缺具有远见卓识的管理者 。 ”中科院副院长周琪提到 , 此次科研突破最大的意义在于 , 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人 , 是有可能创造一些以往不存在的 , 但是更加合理的生物反应 , 可能会改变生命过程 , 甚至也可能改变工业进程;同时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 , 有组织的建制化攻关机制和敢为人先、潜心研究、团结协作的科学家精神结合在一起 , 会迸发出多么强的创造力 。 ”
“立地”——跨越人工途径生物进化的鸿沟
“人工合成淀粉”的设想已成现实 。 如今 , 人们开始追问 , 科学家为何一定要对光合作用“逆天改命”?
如果说 , 在此之前农业种植是生产淀粉的唯一途径 , 人们只能依靠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方式获得粮食淀粉;如果说上亿年传承下来的耕种方式 , 并没有改变“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的现状 , 全球仍有超过1亿人处于严重饥饿状态 , 粮食安全仍是未来重大挑战之一 。
那么 , 天津工业生物所首次实现了淀粉分子的全人工合成的科学成果 , 将为农业生产带来重大变革 。
日本神户大学副校长兼教授、日本理化研究所可持续资源科学中心副主任近藤昭彦感慨 , “不依赖光合作用 , 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无疑是我们长期追求的梦想 。 我们可以利用合成的淀粉生产各种各样的材料和食物 。 ”
在实验室里 , 从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的合成速率 , 是玉米在自然情况下合成与积累淀粉的速率的8.5倍 , 人工光合作用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 “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 , 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 , 为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复杂分子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 。 ” 蔡韬说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可以大胆设想 , 当“二氧化碳制淀粉”技术被工业化运用后 , 未来淀粉的生产将通过类似“啤酒发酵”的模式 , 有可能在车间实现按需定制生产 , 变革传统农业种植获取的生产方式 。 而当二氧化碳制淀粉的生产工业车间 , 一旦具有经济可行性 , 将有可能会节约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资源 。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 , 是利用合成生物学解决当今社会若干重大挑战的惊人案例 。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延斯·尼尔森称赞 , 这次重大突破将会为日后更多相关研究铺平道路 , 这些研究的整合和应用将有助于解决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
推荐阅读
- 软件|员工幸福也是生产力!日企推“AI相亲”福利
- 生产|泰禾智能总装流水线正式投产
- 生产线|贵阳经开区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做强经济“顶梁柱”
- 汽车|阿联酋批准国药新疫苗用作加强针;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正式量产 | 思维独角兽
- 生产|百度智能云开物发布和升级五大新产品
- IT|贾跃亭造车进入最终阶段 FF 91量产版焊装生产线设备已在路上
- 硬件|投资465亿 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正式量产
- 生产|战略科技 创新开局 | 淀粉人工合成取得性突破 为淀粉生产车间制造提供可能
- Huawei|华为6亿元成立精密制造公司 内部人士独家回应:不生产芯片
- 星米磊|中科创星米磊:芯片短缺导致一年少生产了100万+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