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机械组组长姚蕊(左)和维保人员在舱停靠平台做升舱前的检查 。
新华社发
39岁!“中国天眼”工程运行团队的平均年龄 。
如果只算大窝凼的现场团队 , 还要再年轻10岁 。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 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 , 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 。
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 , 如何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 出大成果、出好成果?青年人 , 立大志 , 上大舞台 。
贵州平塘 , 大窝凼 , 群山环绕 。
从2007年立项、2011年开工建设 , 到2016年落成 , 再到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启用、2021年3月底面向全球开放 , “中国天眼”铭刻下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 让中国科学家终于有机会走到人类“视界”的最前沿 。
青春 , 是奋进 。
10年来 , 姜鹏每年有一多半时间在贵州深山中 。 他曾担任“中国天眼”奠基者南仁东的助理 , 如今是“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 。
“中国天眼”一度是个大胆的计划 。 口径超过国内既有望远镜一个数量级 , 工程要求是国家标准20倍以上 , 施工位置在僻远的山坳坳里 。 不少人有疑问:能行吗?
姜鹏的专业是结构力学 , 尽管当时刚博士毕业 , 却有股初生牛犊的劲头 。 “一个500米跨度的望远镜 , 控制精度却要达到2毫米 , 到底怎么实现?”面对南仁东设下的难题 , 姜鹏反复琢磨之后 , 还是“跳进这个大坑” 。
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 , 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
“中国天眼”的索网结构 , 在世界范围来看 , 也是跨度最大、精度最高、工作方式最特殊 , 对抗疲劳性能的要求极高 。 现有钢索都难堪重任 , 如果问题不解决 , 整个望远镜建设就得停滞 。
在南仁东的指导下 , 姜鹏带着一帮青年人 , 用整整两年时间 , 进行了系统、大规模的索疲劳试验 。 近百次失败 , 他们却越挫越勇 , 从千头万绪中不断探寻问题关键 , 终于研制出超高耐疲劳钢索 , 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
耐得了寂寞 , 坐得住冷板凳 , 一种对科学的情怀 , 让这帮青年人坚守 , 也等到了科学的花开 。 “我们的青春很特别 。 ”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 , 姜鹏仍不禁心潮澎湃 。
青春 , 是创新 。
李辉 , “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结构与机械工程部主任 , 自2006年加入团队以来 , 负责解决望远镜的馈源支撑全过程仿真分析工作 。
1∶1原型仿真 , 模型建模……用扎实的数据 , 李辉带领同样年轻的团队回应了外界质疑 , 证明方案的可行性 。 现场进行馈源支撑原型第一次升舱试验时 , 结果与仿真效果相差无几 。
姚蕊 , “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机械组组长 , 负责的馈源舱一度面临过超重问题 。 最高值只能是30吨 , 但设计重量超出了四五吨 。
眼看截止日期正在逼近 , 姚蕊和她的团队大胆创新 , 放弃了沿用多年的设计方案 , 还将原来馈源舱的圆柱体变成钻石三角形 , 走出来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 成功克服困难 。
“做科研最不怕的就是‘问题’ , 有‘问题’的地方正是科研可挖的‘井’ 。 ”姚蕊说 , 作为青年科研人员 , 能将个人的科研追求和国家需求结合在一起 , 能够与国家共同成长 , 是一件无比荣幸的事 。
青春 , 是担当 。
对于“中国天眼”这样的大望远镜来说 , 按时建成只是一个开始 , 接下来还有极具挑战的调试工作 。
孙京海 , “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 , 2006年到德国专门参与相关合作研究 , 学成后即投身“中国天眼”项目中 。
为了尽快实现控制系统的指标 , 孙京海几乎独自重写了全部核心算法代码 。 记不清熬了多少个夜、错过多少顿饭 , 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工程调试进度耽误在自己这儿 。 最终 , 所有指标一次通过 , 那一晚 , 是孙京海好几年来睡得最香的一次 。
“青年人的特质应该是充满好奇心、富有创造力、不畏惧失败 。 ”孙京海说 , “这些特质弥补了我们经验的不足 , 让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 也最终在创新的道路上坚持下来 。 ”
还有甘恒谦、潘高峰、于东俊、钱磊……这支青年团队 , 每个人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起点——南仁东 , 他们每个人 , 心中也都牢记着南仁东是怎样20多年执着做一件事 。 “认准了就要坚持 , 勇往直前才不负此生 。 ”他们说 。
“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 ,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 , 要继续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坚持自主创新、默默耕耘的精神 , 把‘中国天眼’运行维护好 , 保持优良的观测性能 , 产出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 用重大的科学成果回馈社会 。 ”曾在南仁东身边学习、工作15年 , 目前担任“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的甘恒谦说 。
尽自己的力 , 发一分光 。
“中国天眼”综合楼的门旁 , 南仁东的雕像矗立 , 仿佛一如既往 , 关切地注视着这群从他手中接过接力棒的青年人 。
【发展中心|让大国重器出大成果—— “中国天眼”的青年力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中国天眼”已发现340余颗脉冲星 , 是同期世界上其他所有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 。
推荐阅读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软件和应用|AcrylicMenus:让Windows 10右键菜单获得半透明效果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ASUS|ROG Maximus Z690 APEX DDR5主板实测 转接卡让DDR4内存顺利点亮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低碳发展|四川做强清洁能源产业
- 技术|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 电子商务|员工抱怨亚马逊太冷酷:工伤后得不到赔偿 还不让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