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秀峰
近日 , 央视消费主张曝光显示 , 携程在消费者订房时利用大数据“杀熟” 。 这一曝光再次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 除了携程这样做 , 此前消费者在打车、餐饮、娱乐等方面所依赖的滴滴、美团、飞猪等平台都因“杀熟”问题被曝光过 。 面对消费者质疑 , 有的平台选择道歉、退款 , 但绝不会承认“杀熟” , 有的平台则是连回应都懒得回应 。
不可否认 ,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 , 人们在购物、出行、旅游、外卖等生活消费领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 但如今 , 算法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反面问题——“熟客卖高价”、“内容推送投其所好”——表面上看是平台利用算法在多样化的消费群体中攫取最大利益 , 深层次看是平台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和随意使用 , 涉嫌违规违法 。
大数据“杀熟” , “杀”的是消费者 , 危及的是整个行业 , 甚至是全社会 。 不仅大肆消耗用户的信任 , 更会殃及社会诚信 。 建设新型消费社会 , 消费者权益必须保障 , 被诟病已久的大数据“杀熟”必须根治 。
【中国经济网|大数据“杀熟”怎么治?|微言产经】首先 , 根治大数据“杀熟” , 民心所向 , 法律当有所为 。 治理大数据“杀熟”等各种“店大欺客”行为 , 有关部门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 堵住监管漏洞 , 提高违法成本 。
其次 , 创新大数据监管方式 。 科技不是“屠刀” , 不该助纣为虐 , 有关监管部门当从技术层面上 , 建立相应的大数据网上监管平台 , 针对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全天候在线监管 , 提高对各种利用隐性大数据违法行为的查处能力 。
第三 , 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 。 一旦发现平台有“杀熟”行为 , 不仅要给予其行政处罚 , 还要将其纳入诚信黑名单 。
第四 , 平台当自治自律 。 平台应该意识到 , 诚信才是立商之本 , 不要一股脑地往“钱”看 。 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 , 既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 , 也伤害了其利益 , 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 。
最后 , 消费者应多个“心眼” 。 大数据“杀熟”套路多 , 消费者防不胜防 。 消费者不妨多个平台比差价 , 秉承货比三家原则 , 伪装成价格敏感型用户 , 以此“迷惑”大数据 。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无论新技术的规则怎样变化 , 发展迭代怎样迅速 , 都不应坏了诚信为本的经商老规矩 。 相信随着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互联网平台的自制、自律 , 形成执法者、网络平台、消费者三方共治的互联网经济新形态 , 由大数据技术引发的“杀熟”乱象就可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 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的消费 。
往期回顾:
电子烟“无害”?
品牌营销“翻车” , 道歉就完了?
社区团购市场不容“跑马圈地”扩张
香喷喷的医美市场不应“野蛮生长”
“人造肉”来了!
关于“微言产经”
“微言产经”是中国经济网的言论专栏 , 旨在评点市场热点现象、聚焦经济政策影响、关注行业企业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 , 致力于为读者呈现经济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逻辑与思考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胡晨曦
校对:党彧卓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