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明令扩建陵园,以方便更多大臣陪陵,曹丕为何拒不执行?

前阵子,曹操墓里发现一块幼童的头骨,立马就有专家说是少年曹操的遗骨!当时我差点儿一口饭喷出来,这专家太厉害了,少年曹操都已经挂了,那后来打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曹操是和项少龙一样穿越过去的吗?

当然,这肯定是有人为了调侃专家而写的段子 。

曹操作为三国时代一代枭雄,他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他带领部下从东汉末年乱世中脱颖而出,东征西讨让“魏国”实力最为突出,杀吕布,征袁绍,平张绣,定西凉,稳辽东,最后三国鼎力,若非赤壁之战吃了大亏,曹操极有可能也能一统天下!

曹操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人,他部下兵多将广,谋士如云,当然他对自己的部下也是礼遇有加,让他们都愿意追随左右!而且很多都为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特别是最勇猛的贴身护卫典韦,战斗力能排进前三,在曹操征张绣的过程中为了救他而壮烈牺牲,最是勇猛!

而且还有号称“奉孝不死,孔明不出”的郭嘉郭奉孝,是为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若郭嘉不早死,可能赤壁之战曹操就不至于惨败 。

而后的夏侯渊,荀彧,许攸等等,都是曹操的老部下,都先曹操而死!

曹操也是重情义之人,对这些老部下他内心有深切的怀念,也希望能够让这些老部下在自己百年以后能够葬在自己身边!所以在他63岁时也感叹大限将至,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准备出兵汉中之前,颁布《终令》: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 。汉制亦谓之陪陵 。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 。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


曹操明令扩建陵园,以方便更多大臣陪陵,曹丕为何拒不执行?

文章插图


曹操颁布《终令》有四个意思:

第一,陵墓选地要贫瘠的土地!

第二,丧事一切从简!

第三,陪陵制度,选择有功的公卿大臣!

第四,尽量扩大陵墓范围,能够容纳更多的人!

曹操为此事特别颁布一个《终令》,可见他内心对此事的重视!他希望最终他按照汉制来办,他的老部下能够陪陵,但实际上此举并未成行!

特别是曹操墓的考古发现,也并没有看到有其它大臣陪陵的现象发生,历史上也没有更多的记载!

曹丕并没有遵照曹操意思去办理!

曹操明令扩建陵园,以方便更多大臣陪陵,曹丕为何拒不执行?

文章插图

曹操的《终令》并没有落实下来,这和曹丕有很大的关系,主要原因有几点:

第一,不切实际!

之前曹操的老部下也都差不多先曹操而去,上文提到的典韦,郭嘉,贾诩,荀彧,荀攸,夏侯渊,夏侯惇,等等,他们都在曹操死之前都已经离世,他们的墓也是就近处理,不可能说还去安排更多的人来专门料理,所以导致曹操这些老部下的墓都已然分散在各地!

若几十年以后再去迁回来,也不是说不可以,但那个时代是战乱纷飞的时代,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曹丕需要去考虑!

第二,曹操把人都陪陵了,那么以后自己让谁去陪陵呢!

朝内的王公大臣都是跟随曹操陪陵,曹操的老部下都跟曹操葬在一起,那么作为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又该如何对待呢?开国的大臣都追随曹操去了,轮不到自己,那么自己是什么身份,地位呢!

第三,曹操属于汉臣,而曹丕属于魏国开国之君,身份难定!

曹操在《终令》中说的很清楚,他自己属于汉臣,以汉臣的制度来进行陪陵!而后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并且追曹操为魏武帝 。如果以汉臣的身份来进行,这样可以进行,但问题是曹操已经追认为魏武帝,而且曹丕定都是洛阳 。那就意味着曹操之前的陵寝要全部重新规划,要陪陵也应该要去洛阳进行陪陵,这就造成两个后果 。一是所有的陪陵事宜要在洛阳全部重新开始,二是一干开国之臣全部跟随曹操陪陵,而曹丕作为开国之君,就没有开国的王公大臣去陪陵,岂不是很尴尬?

正是因为第三点,导致曹操的身份难以界定,所以这个事情让曹丕也难以去办理!这就导致曹操陪陵之事不了了之 。因为曹丕也很有办法 。

最终曹丕压缩了曹操高陵的规模,陪陵的事也不了了之,之后他把曹魏陵园建设放在了洛阳附近,曹丕死后葬在了洛阳附近的首阳陵,他的儿子曹叡死后葬在了洛阳附近的高平陵 。曹操的愿望没有得到实现!

曹操明令扩建陵园,以方便更多大臣陪陵,曹丕为何拒不执行?

文章插图


【曹操明令扩建陵园,以方便更多大臣陪陵,曹丕为何拒不执行?】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