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国库追债,魏东亭为何宁死不愿向康熙说明欠债实情?

封建时代政治的生存法则,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 。哪怕你是跟当今天子几十年交情的玩伴、干臣……稍微处理不当,这可不只是掉脑袋那么简单,是可能满门抄斩、诛九族的 。

很简单,就四个字:圣意难测,稍微扩展一点:伴君如伴虎 。

我们来分析康熙晚年国库追债的大背景,康熙做了60年皇帝,到了晚年虽然不能用昏聩来形容,那也是差不多了,把国库造的也差不多了,只能想法子把这些饥荒给补上,但是这些饥荒到底怎么造成的?谁敢去跟他老人家去掰扯,一句“欺君”,你就脑袋搬家了 。

但这事儿还得干,为什么选择老四胤禛,是因为这就是个得罪人的差使,只能靠这个面冷如冰、坚持原则的雍亲王来,如果真换了那个到处装好人、交朋友的八爷,估计大清朝都不用等雍正即位,就差不多了 。所以康熙临终选择胤禛,其实也是挺明智的 。

再说回魏东亭,作为臣子(清朝时都自称奴才),你即便有千般道理,那到了康熙和胤禛面前,也就只有一个词:大局 。为什么那么些个王族荀贵都顶着魏东亭出头,就是因为第一他家拉的饥荒最多(谁让他是康熙最信任的大臣,也封在南京做督抚呢),第二老魏头跟康熙有交情,第三魏家的饥荒也确实委屈……都憋着坏呢,胤禛要是不办魏东亭,那接下来所有人就都有章程了 。

看明白了,这方方面面的势力,都在把魏老头往火上烤呢……

魏老头也是官场厮混了几十年,他能看不清这中间的猫腻儿?!端的是左右为难,据实禀报吧,也分两种情况,一个是胤禛认,收拾国库的这事儿那就打头就泡了汤了;如果胤禛不认,那势必闹腾到康熙面前去,一个是揭当朝万岁的丑,再一个康熙要不认呢?后果可不是掉脑袋那么简单……那要是咬牙认下来,好歹魏东亭也算是比较清廉,也没见他儿子有多大出息,这么大一堆债务扛在头上,估计得换到乾隆朝也还不清 。

得嘞,好歹魏东亭还有另外一手,那就是人死债消、祸不及儿孙 。好歹自己也是风烛残年,就此心一横、眼一闭,临终再上个认罪的折子,这至少把康熙的颜面、胤禛的使命和自己家的儿女前途给保全了 。

人自杀了(不是被逼死),也算是给之前的欠债有个交代,至少没有把康熙年轻时干的那些荒唐事给卷出来(后头那些人都等着这种撕逼了);

再一个后头那些欠债的,也能看得出,四爷这次是玩真的,要么还钱,要么换命,你怎么选?

政治,太残酷 。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上并没有魏东亭,这里只讨论《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里的故事 。

【《雍正王朝》国库追债,魏东亭为何宁死不愿向康熙说明欠债实情?】有些事你和个稀泥就能过去;有些事你得做的差不多才能交差;有些事你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不然就会挨办 。不懂这些,就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

追缴国库欠款,属于哪种呢?无疑属于第三种 。黄河发大水,朝廷都拿不出赈灾的银子 。事后康熙召集张廷玉、佟国维等人说

〖灾民们没房子住,他们可以睡在路边 。没饭吃,他们就要造反〗

反正干饿着肯定是死,造反还有点活下去的希望,不如铤而走险,这样就可能掀翻大清江山 。

康熙以一个郡王的爵位为奖励,并且派了铁面无私的四阿哥胤禛办理此事 。胤禛还顶住压力,百官敬酒谁也不喝 。

这一系列的兆头都表明,国库欠款是非还不可的,康熙是下了大决心整治的 。但是欠那么多银子,还是还不了的 。所以魏东亭用了各种法子,比如跟百官一起闹,比如让胤祥说情,都没什么用,他就绝望了 。

他为什么不找康熙说这银子都是接驾你花的,当年我跟你除鳌拜,平三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看在我忠心耿耿为你卖了大半辈子命的份上,你就帮帮我吧呢?
《雍正王朝》国库追债,魏东亭为何宁死不愿向康熙说明欠债实情?
文章插图

因为,先不说康熙念不念旧情,就算康熙很念旧情,现在又用不着你了,你这点旧情跟他的大清江山比起来,又算的了什么呢?

借的着国库欠款的大臣谁还没点汗马功劳?比如敞怀骂田文静的那位 。你说你是给皇上花的,我就不能找出理由说也是给皇上花的了?放过了魏东亭,别人就有了口实赖着不交 。这样国库没钱,江山不稳 。

甚至而言,康熙都有可能拿魏东亭开刀:看到了吧,跟我这么多年的老兄弟,还不了欠款我都办,你们掂量掂量自己吧 。后来确实就把十阿哥圈禁半年,杀鸡儆猴了 。魏东亭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魏东亭身上也抄个家,魏家也来个”家亡血史”(贾、王、薛、史),是很有可能的 。当时的魏东亭,其实非常危险 。

魏东亭凭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察觉到了这点,果断自缢 。他一死,康熙肯定会对这位为保扶自己皇位九死一生的老兄弟充满愧疚 。更重要的是,康熙有了照顾他的理由:

不还欠款,我的老兄弟都只能一死了之,你们想想自己算老几吧 。但朕还是重情重义的,不仅免了他的欠款,还要播银子抚恤他的家人 。你们要想像他们一样不还欠款,我欢迎;只要你们肯像他一样,找棵歪脖子树一吊 。

关键是,谁会为了那几千几万两银子,就舍得大官不作去自缢呢,魏东亭的可仿效性很小 。

他用自己一命既帮了康熙,也保全了自己的家族 。《雍正王朝》里有不少这样的狠人,关键时刻为了家族,视自己性命如草芥 。

其他网友观点

作者:金满楼

魏东亭这个人物,在《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都出现过 。

而且,在康熙一剧中还是比较重要的角色,而在雍正一剧中,却被设计为因亏空逼债而自尽的悲情角色 。

从历史上说,其实并没有魏东亭这个人物 。不过,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原型的话,那就是江南织造曹寅,也就是不朽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 。

曹寅是康熙的奶兄弟,其母孙氏是康熙幼年时的乳母 。

因为这层关系,曹寅13岁时即选为御前侍卫,随后又入宫陪康熙读书 。两年后,康熙打破惯例,将曹寅正式升为侍读 。


《雍正王朝》国库追债,魏东亭为何宁死不愿向康熙说明欠债实情?
文章插图

早在康熙二年,曹寅的父亲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像这样的肥缺,也只能是皇帝信任的人才可能出任 。

在江宁织造任上,曹玺干了21年后卒于任所 。

之后,曹寅也被派为苏州织造,3年后转为江宁织造,原职由其内兄李煦继任 。魏东亭南京任职,也与此是重合的 。

曹寅上任时已是康熙中期,此时三藩业已平定、台湾也已收复,国力处于上升阶段 。

为更好的了解并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统治,康熙于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连续四次南巡 。

而这一期间,也是曹家及苏州织造李家、杭州织造孙家最为风光之时 。


《雍正王朝》国库追债,魏东亭为何宁死不愿向康熙说明欠债实情?
文章插图

康熙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在任内赶上四次,每次他都远迎接驾,将昔日的“大哥”接至署中 。

但好景不长的是,曹寅后于康熙五十一年因病去世,而其因为接驾留下的巨大亏空无法弥补,而这也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追逼亏空的历史背景 。

当然,历史上的曹寅绝没有像魏东亭一样被逼得自尽,而康熙对曹家也是一再保全 。

曹寅去世后,康熙决定让曹寅之子、年仅24岁的曹颙继任江宁织造,其目的就是为了保全曹家 。

但天违人愿的是,曹颙的身体也不好,任职仅3年即去世 。


《雍正王朝》国库追债,魏东亭为何宁死不愿向康熙说明欠债实情?
文章插图

而更糟的是,曹颙年轻无子,余下曹寅、曹颙两代孀妇(另一说是曹颙妻子马氏腹中尚有一遗腹子,即曹雪芹),无人奉养 。

为此,康熙亲自主持为曹寅立嗣,最后,曹寅之弟曹荃第四子、当时尚未满二十的曹頫被选中为嗣,并随即奉命继任江宁织造 。

康熙一而再、再而三的保全曹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曹寅死后留下了巨大亏空,如由他人继任江宁织造及两淮巡盐御史的话,势必令曹家陷入灭顶之灾,这显然不是康熙原因见到的 。

事实上,康熙心里也清楚,自己对此也不无责任,如其所说:“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 。”


《雍正王朝》国库追债,魏东亭为何宁死不愿向康熙说明欠债实情?
文章插图

康熙没有明说什么情由,不过众大臣也十分清楚,曹寅等为南巡接驾耗费巨大,各类花销真像《红楼梦》说的,“把银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而康熙只能暗中领情而不便令其赔补 。

康熙驾崩后,雍正对曹家开始还算宽容,但因为曹頫在很多事务上一再犯错,最终因骚扰地方一事而被老账新账一起算,曹家最终被革职抄家,陷于雪崩 。

曹家被抄家后,刚满18岁的曹雪芹回到京城 。从昔日的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坠入“绳床瓦灶”的穷困潦倒,这一急剧的人生转折最终催生了那部不朽的传世名著《红楼梦》 。

就此而言,曹雪芹本人是不幸的,但中国文学,却得此大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