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大将常遇春军中暴毙的真相是什么

说起大明开国名将,首推徐达、常遇春二人 。在朱元璋义军初起之时,两人就追随他一路转战南北,此后更是独当一面,先后统帅大军攻破陈友谅,平定张士诚,北伐元顺帝,击溃王保保,两人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 。历经十几年的腥风血雨,即将安享太平之时,40岁的常遇春暴死柳河川,一代名将离奇谢世 。加上后来朱元璋大肆屠戮开国功臣,使得后世对他的死多了份猜疑 。那么他究竟因为而死?他的死和朱元璋有无何关?
据文献记载,常遇春,1330年出生,濠州怀远人,相貌齐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 。元末天下大乱,落草为寇的常遇春于1355年投奔当时势力极为弱小的朱元璋 。每次作战常遇春都冲锋在前,勇猛敢战,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猛将 。常遇春虽然不识字,但平时善抚士卒,作战时沉着果敢,一生历经大小数百战,从未败北 。朱元璋就曾赞叹到:“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常遇春当时的官职) 。”
常也曾自言率兵十万,就能横行天下,因此军中呼为“常十万”,其他开国将领对他也无不钦佩 。然而就在天下即将平定之时,常遇春突然暴死回师军中 。据文献记载,事情过程是这样的,洪武二年(1369年)5月元将也速率兵侵扰通州,于是常遇春、李文忠奉命率领9万大军出塞讨伐 。一路上明军战无不胜,最终直捣开平,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 。大军班师准备回北平,7月7日途径柳河川时,常遇春“暴疾卒,年仅四十” 。
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十分痛心,亲自到龙江迎接灵柩,并下令追封常遇春为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第一给徐达留着呢) 。朱元璋还曾对人言道:“朕东抚高丽,西抵吐蕃,北际沙漠,南来交址、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常遇春)葢居其七八”可见对于常遇春的死,朱元璋还是十分悲痛的 。再看当时的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王保保拥兵塞外,云南、四川等边疆地区均未平定,还需要多次用兵 。
常遇春
【揭秘明朝大将常遇春军中暴毙的真相是什么】朱元璋没必要在此时自毁臂膀,那么常遇春又是怎么暴逝的呢?作为一军的统帅,常遇春却总喜欢冲锋陷阵 。在北伐之前,朱元璋就曾提醒过他:“身为大将,顾好与小校角,甚非所望也” 。当时常遇春“拜谢”,可是到了战场,依然我行我素,“单骑突其阵” 。在二十几年的征战中,常遇春多次负伤,加上不停的征战,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身体可能积劳成疾,一直处于亚健康 。大军北征从5月出发,到7月班师,正值夏秋之际,天气炎热,一路上常遇春既要制定作战计划,又要披甲冲锋陷阵,体力消耗极大,虽然表面上没事,但身体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况 。
而柳河川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内,7月间虽然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极大 。而常遇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患上了“卸甲风”而暴死的 。可以想象,柳河川地区白天天气炎热,常遇春又重甲在身;到了晚上气温凉爽,他不顾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引发“中风”之疾;连带着多年伤病,身体达到了极限;加上大军远征,没有良医,遂不治身亡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常遇春的地位非同一般,就如同是自己的“尉迟恭”、“岳飞”一般 。生前常遇春曾被封为鄂国公,而死后被谥为忠武,而这正是尉迟恭、岳飞所享有的荣誉 。
常遇春
洪武三年,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长女则嫁给了太子朱标,成为太子妃 。朱元璋从来没有忘记这位元勋,每次出兵前,激励将官,必提徐、常二人 。生前身后,常遇春从25岁起追随朱元璋,征战15载,至40岁暴逝塞北 。纵观他的一生,常遇春从来不是一个完人,曾经杀过降兵;但他从来都是一员名将,一位从未败名将!题外话:常遇春暴死柳河川后,在当地曾有一座衣冠冢,而当地的地名演化成了“寿王坟”,抗战结束时衣冠坟冢尚在,后可能毁于政治运动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