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受戒读后感650字范文5篇
浸染于世俗 , 被琐事缠绕 , 为现实所伤 , 突然读到汪曾祺的小说《受戒》 , 一种似曾相识、久违的感动始终萦绕在心头 , 难以释怀 , 是啊 , 我们美好的童年已经逝去太久 , 我们平静的村庄已经变得喧闹 , 我们原本宁静、被梦想充盈的心也因为成长而变得世故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汪曾祺受戒读后感650字范文 , 欢迎大家阅读!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650字篇一
近来读书颇多 , 主要以散文为主 , 也兼读些小说 。因为工作和家庭各方面的压力渐长 , 即使小说也只看了些篇幅不长的 。其中汪曾祺先生的《受戒》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
《受戒》我是一口气读完的 , 如同品了一杯淡淡的清茶 , 口有余香 。总体来说 , 无论文笔还是故事都写得很美 , 有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感觉 。小说里世界仿佛梦里桃源 , 只是里面人并非为了避世 , 而是本来就生长在那里 , 俗世中人有的他们都有 , 甚至比俗世中人更自由 , 更快活 。
文章采用的是回忆式开头:“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开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 。”颇为神似 。不知道汪曾祺先生创作此篇时是否受到了这位法国文豪的启发 。如果是 , 那么此作可以说既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诗情画意 , 又有西方意识流的不拘一格 , 堪称是一篇中西合璧的文学佳作 。
在《受戒》中 , 明海的家乡管“出家”叫“当和尚” , 感觉就像我们今天去“当老师”、“当采访人员”、“当编辑”似的 。只是一种可以赚钱的职业 , 并没有太多神圣的味道 。而且明海出家是早就计划好了的 , 因为他家田少 , 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 , 他是老四 。于是在他七岁那年 , 家里人便决定让他当和尚 。当和尚也是靠他舅舅的关系 。文中说道:“当和尚有很多好处 。一是可以吃现成饭 , 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 。二是可以攒钱 , 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 , 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 。积攒起来 , 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 , 买几亩田也可以 。”换做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包吃包住 , 收入不菲 , 工作不累 。”这样好的工作 , 就连明海自己也觉得在情在理 。这是小说的第一部分 , 也可以说是“受戒”的缘起 。
到了小说的第二部分 , 女主角登场了 , 文章写道:“到了一个河边 , 有一只船在等着他们 。船上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瘦长瘦长的大伯 , 船头蹲着一个跟明子差不多的女孩子 , 在剥一个莲蓬吃 。明子和舅舅坐到船里 , 船就开了 。”这个女孩子就是小说中的女主角 , 这一段描写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边城》中那只渡船上的老爷爷与翠翠 。也许这篇小说起初就是汪曾祺向其恩师沈从文的敬礼之作吧 。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650字范文5篇】在船上 , 女孩问明海是要去当和尚吗?明海点头 。女孩问明海当和尚要烧戒疤 , 怕不怕?明海含糊地摇了摇头 。女孩又问 , 你叫什么?明海 。在家呢?明子 。小明子 , 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 。我家挨着菩提庵 。——给你!小英子就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 , 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 , 一颗一颗吃起来 。这就是小明子与小英子的第一次邂逅 。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小女孩的懵懂爱情就此泛起了涟漪 。
汪曾祺后来在关于《受戒》的感言中写道:“因为我的老师沈从文要编他的小说集 , 我又一次比较集中 , 比较系统的读了他的小说 。我认为 , 他的小说 , 他的小说里的人物 , 特别是他笔下的那些农村少女 , 三三、夭夭、翠翠 。是推动我产生小英子这样一个形象的一种很潜在的因素 。这一点 , 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 。在写作过程中 , 一点也没有察觉 。大概是有关系的 。我是沈先生的学生 , 我曾问过自己:这篇小说像什么?我觉得 , 有点像《边城》 。”
但是我觉得 , 《受戒》虽然脱胎于《边城》 , 但却比《边城》更贴近现实的生活 , 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边城》里的世界几乎完全是如诗如画的 , 是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另外一个世界 , 里面无论人物还是景物都是那么唯美 。而《受戒》里的人即使入了佛门 , 也根本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 , 打纸牌、吃水烟 , 吃肉不瞒人 , 年下还杀猪 , 杀猪就在大殿上 , 只是杀猪时多了一道仪式 , 要给即将_的猪念一道“往生咒” , 并且总是老师叔念 , 神情很庄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 , 来从虚空来 , 还归虚空去 , 往生再世 , 皆当欢喜 。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当和尚吗?拿着善男信女的钱 , 却做着吃喝玩乐的事 。难道是作者在小说中孕育着莫大的讽刺吗?我不敢想 , 又不能不想 , 经历不同则感受不同 , 也许每个读过这篇小说的读者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番认识吧 。
小说的第三部分 , 明子要去“受戒”了 , 英子问他:“你真的要去烧戒疤呀?”“真的”“受了戒有啥好处?”“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 , 逢寺挂搭 。”“什么叫‘挂搭’?”“就是在庙里住 。有斋就吃 。”“不把钱?”“不把钱 。有法事 , 还得先尽外来的_”“还要有一份戒牒 。”“闹半天 , 受戒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呀!”当和尚也要文凭 , 有了这文凭 , 不仅在本寺 , 到外面寺庙混饭更容易 , 明子当然要去搏一搏 , 同时也为了完成家里人的期望 。
小说的最后 , 小明子“受戒”归来 , 小英子划船去接他 , 这一段写得极美:他们一人一把桨 。小英子在中舱 , 明子扳艄 , 在船尾……划了一气 , 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好 , 不当”“你也不要当沙弥尾!”“好 , 不当 。”又划了一气 , 看见那一片芦苇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 , 走到船尾 , 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 , 小声地说:“我给你当老婆 , 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 , 要不要?”明子大声地说:“要!”“你喊什么!”明子小小声说:“要——!”“快点划!”英子跳到中舱 , 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 , 划进了芦花荡 。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 , 发着银光 , 软软的 , 滑溜溜的 , 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 , 通红的 , 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 , 紫浮萍 。长脚蚊子 , 水_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 , 擦着芦穗 , 扑噜噜飞远了……”
小说的结尾 , 作者这样写道:“一九八零年八月十二日 , 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原来这都是作者的一个梦啊 , 怪不得写得那么美 , 只是这梦后来怎样了 , 明子会为了娶英子 , 刚“受了戒”又马上去“破戒”吗?抑或这个结尾还蕴含着更深远的寓意?作者没有再写下去 , 对比《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 也许‘明天’回来!”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 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索空间 。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650字篇二
《受戒》出现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潮涌之际 , 却没有政治话语的痕迹 , 没有浓烈的悲剧意识 , 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 但是却为文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 作者汪曾祺用清新淡雅自然的文笔讲述了山野之间的所见所闻 。
这篇小说如果从语言上来说 , 是文学上的一大创新与挑战 ,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 , 不管是叙述事件还是描绘事物 , 是写对话还是描写人物 , 都显示出灵动清逸的风致 。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 , 就感觉语言上很清新自然 , 使人在心灵上就感到莫名的愉悦之情 , 例如 , 小说中 , 在描写小和尚明海对英子最初动情心里产生爱慕之情的情景的描写中写道“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 , 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一串脚印 , 明海看到她的脚印 , 傻了 。五个小小的趾头 , 脚掌平平的 , 脚跟细细的 , 脚弓部分缺了一块 。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 他觉得心里痒痒的 。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都搞乱了”这里 , 这座虽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揭示明海的心理活动 , 但是 , 这种直接的叙述与明海的视觉的描写相结合出来的效果更佳形象地展示出了主人公明海的内心的一种情感的变化 , 不得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除此之外 , 小说中 , 小和尚明海与英子之间简短的对话 , 给人以干净简单自然之感 , 作者采用这种一问一答式的对话 , 为文章增添了清逸之风 。
读完《受戒》这篇文化在那个 , 我觉得 , 在这篇小说中的和尚们与我想象中的和尚有很大的出入 , 在我的脑海里 , 和尚基本上都是吃斋念佛的 , 而且是没有媳妇的 , 可是 , 在这篇文章中的和尚却并不是这样 , 他们不经常念佛 , 而且还经常打牌 , 经常吃肉 , 在他们看来 , 吃肉是不足为奇的事情 , 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 , 他们竟然有老婆!二师父仁海不仅有老婆 , 而且 , 他老婆每年的夏秋之间还会来庵里住几个月 , 种种的一切使我大吃一惊 。我由此深深感觉到 , 在那个时代 , 似乎“当和尚”是在拿一种“文凭”的!
在这篇小说中 , 真的没有过多的情节 , 如果真的有的话 , 就是明海与英子由两小无猜到春情萌生再到相互表白的一个过程 , 作者在《受戒》这篇小说中更多的是描写和尚们的一下生活之事 , 风俗民情 , 例如 , 写和尚们的风俗人情 , 写庵里的一些事情 , 以及英子她们家的事情 , 除此之外 , 还有明海帮助英子她们家劳作时的场景以及大家一起聊天闲谈时的场面 , 充分展示出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纯情互助与人性的善良!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650字篇三
《受戒》篇幅不长 , 却写得十分有画面感 。我读着似乎都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 故事性很强 。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场面描述 , 没有华丽的辞藻 , 仅是白描的笔触却也写得生动 。
故事中的人物都很饱满 , 是完整的人 。比如写明子受戒时 , 有一个山东和尚受戒烧戒疤太疼 , 山东和尚骂人了:“俺日你奶奶的 , 俺不烧了!”简直就是村野俗夫!这和尚的反应让人觉得十分的真实 , 直爽的山东汉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虽写的是和尚 , 却不是超脱世俗的和尚 , 境界很高 , 只知吃斋念佛 , 不食人间烟火 。和尚也在那个世外桃源过得潇洒 , 能够自给自足 , 靠着自我的本事获得吃穿 , 那里的和尚能够偶尔吃肉 , 甚至能够娶妻 。还有小英子家房子独村独落 , 有田没有全拿来种粮食 , 而是有半亩种了小英子喜欢的荸荠 。这种有些理想化的社会生活 , 在当时就应是有些超凡的 。
故事中明子和小英子之间的感情纯纯的 。从开始到结尾 , 两人之间的关系总有些微妙 。开头埋了伏笔 , 将两人从空间上拉近 , 到之后两人之间不断的交集 。似乎只是孩子间 , 玩伴间的情谊 , 没有明确的错综复杂的感情 , 一向简简单单 , 似水长流 , 一点一点渗透到故事中 , 一种朦胧的感情 , 直到最后的真情流露才把故事推到_ 。最后 , 文章用一个省略号结尾 。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650字篇四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一本小说 , 名叫《受戒》 。读完之后 , 我感慨万千 。其中 , 作者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人间存一角 , 聊放侧枝花 。欣然亦自得 , 不共赤城霞 。”刚开始我并没有理解 , 但当我细细品读过后 , 我才了解这句话的含义 , 了解了作者的思想 。作者想要的一生 , 也不过是简简单单 , 平平淡淡 , 没有什么世俗的纷扰 。可是这样的生活真的很难得 。
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小英子和明海的爱情故事 。明海在十三岁的是时候来到了庵赵庄的“荸荠庵”要当一个和尚 。然后在这里认识了邻居家的小英子 , 两个人经常待在一起玩 , 感情渐渐的变深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 , 明海提出要去当和尚 , 小英子还是送他去了庙堂受戒 。在明海受戒的时候 , 小英子和他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 最后两人在芦花荡里 , 小英子问明海:“我给你当老婆 , 你要不要?”明海一开始惊讶了一下 , 随后大声的说:“要!” , 就这样 , 两人在芦花荡里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
汪曾祺在这本小说中描写了一个朴素的村庄 。当中各型各色的人和事 , 他都能描写细致 , 即使一笔带过 , 也给人感觉恰到好处 。“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 , 五个小小的趾头 , 脚掌平平的 , 脚跟细细的 , 脚弓部分缺了一块 。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 他觉得心里痒痒的 。”作者通过对脚印细致的观察和描写 , 突出了明海对小英子深深的爱恋 , 细腻的心理描写 , 写出了初恋心跳般的感觉 。有时候还能在他的描写中产生共鸣 。那种小英子和明海之间纯真的感情也着实让人羡慕 。初恋的纯洁和美好 , 在汪曾祺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 一点都不做作 。
读一本好的小说 , 就犹如与智者交谈了一番 。汪曾祺用他笔下的故事 , 把我带进情节中 , 让我回味无穷 , 也让我知道了 , 原来文字可以这么美 。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650字篇五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 , 是一篇极美的小说 。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 , 朦朦胧胧的感情 。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 , 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 , 但却极富诗情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 。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 , 醉人心田 。文章发表之前 , 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汪曾祺说:“我要写 , 必须要把它写得很美 , 很健康 , 很有诗意 。”写成后 , 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 , 是健康的人性 。美 , 人性 , 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这些话 , 我们都能够把它看做是汪曾祺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 , 也是作家透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受戒> 。
一、诗意和谐的生活空间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 , 实际上作者追求和张扬的就应是种“桃花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 。作者特地选取混乱时代极为难得的“人不生病 , 牛不生灾 , 也没有大旱大水闹蝗虫 , 日子过得很兴旺”的几年时光 , 以促成这个桃花源的生成 。这个桃花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 , 其情感表露十分直接而且质朴 , 他们虽然都是凡夫俗子 , 却没有任何_猾、恶意 , 众多的人物之间的相互自然的爱意组成了洋溢着生之快乐的生存空间 。作者以一种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 , 没有丝毫的冬烘头脑与迂腐习气 , 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 , 而又充满了梦幻色彩 。但是明海和小英子虽然不能完全算作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 他们那种纯洁、朴素、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感情却确实能够给这种理想赋予一个灵魂 。
在汪曾祺笔下 , 小和尚明海是聪明的、善良、纯朴的 , 小英子是天真、美丽、多情的 。他们之间朦胧的异性情感 , 呈现出浪漫的、纯真的色彩 , 在人生的旅程中奏出了一曲美的旋律 。这种情感发自还没有受到俗世污染的童心 , 恰恰股以成为这个桃花源的灵魂的象征 , 所以作者把它表现得个性美 。譬如 , 明海受戒后 , 小英子接他回来时 , 问:“我给你当老婆 , 你要不要?”明子先是大声然后是小小声说:“要——!”英子把船划进了芦花荡 , 小说之后这样描述:“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 , 发着银光 , 滑溜溜的 , 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 , 通红的 , 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 , 紫浮萍 。长脚蚊子 , 水_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 , 檫着芦穗 , 扑鲁鲁鲁飞远了 。……”
小说中的少女小英子保存着最为自然的本性——透明的性情 , 由这一带清秀山水培养起来的水一般的阴柔性情 。她有着本乎自然的_ , 纯真的情爱 。在她身上 , 似乎找不到焦虑或受压抑的阴影 。她的焦虑与_被掩藏或装饰了起来 , 恰如那一片密密的芦苇荡子 。小英子生存的空间是桃源式的环境 。这一片空间里的人 , 与自然是充分混溶的 。他们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忌讳”的约束 。小英子初次见到明子 , 就很自然地把半个莲蓬扔给他吃 , 以后就熟如一家人 , 明子也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小英子的母亲斥责明子时 , 径直叫他“儿子” , 之后干脆把他认作了干儿子 。明子帮着小英子姐妹画绣花 , 帮着做田里的农活 , 一齐踩水 , 一齐采荸荠……“男女授受不亲”的秩序被彻底打破了 , 少男少女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里滋养起了一种最自然的相互依恋的情感 。在那里 , _被表述为一种如水一般流淌的、再自然但是的事情 。小说自始至终渲染的这种古朴淳厚的民风得到了升华与深化 。“受戒”与“情爱”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命题在那里奇特地统一齐来了 。
二、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作者在小说里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方式 。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 , 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 , 它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 , 同时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 。首先 , 故事的行为“空间”——“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 , 叫庵赵庄” 。“庵赵庄”这一符号 , 指称着两重涵义:庄上大都姓赵 , 庄上有一个庵 。庄以族为名 , 是中国传统社会注重血缘聚居的一种反映;庄以庵名 , 则可见这座小小的菩提庵对庄上人家的重要性 。“出和尚”便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色 。例如 , 在当地 , 出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 , 它既不比别的职业高贵 , 也不比别的职业低贱 , 庵中的和尚不高人一等 , 也不矮人三分 , 他们照样有人的七情六欲 , 也将之看作是正常的事情 , 并不以之为贱:“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 , 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他们能够娶妻、找情人、谈恋爱 , 还能够杀猪、吃肉 , 唱“妞儿生得漂漂的 , 两个_翘翘的 , 有心上去摸一把 , 心里有点跳跳的”这样的酸曲 。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的自然本性 , 自由自在 , 原始纯朴 , 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_ , 正所谓“饥来便食 , 困来便眠” 。庙里的和尚是如此 , 当地的居民也是如此 , 英子一家的生活 , 男耕女织 , 温饱无虞 , 充满了一种俗世的美:
“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 , 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 , 都齐房檐高了 。夏天开了花 , 一红一白 , 好看得很 。栀子花香得冲鼻子 。顺风的时候 , 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小说中自然、纯朴的民俗世界实际上是汪曾祺自然、通脱、仁爱的生活理想的一个表征 。他说:“有评论家说我的作品受了两千多年前的老庄思想的影响 , 可能有一点 。……我自我想想 , 我受影响较深的 , 还是儒家 。我觉得孔子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 , 并且是个诗人 。……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 。……我觉得儒家是爱人的 。因此我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受戒>中表现的就正是这种传统文人追慕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 , 这种“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 。他对人的关心、尊重和欣赏 , 超越了政治、形态等功利层面 , 直指人的生命形式和生存形态 , 这便是他塑造这些人性完全被释放了的和尚形象的原因 , 也是他淡泊和谐的审美追求得到的进一步落实 。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650字范文5篇
推荐阅读
- 安妮日记读后感汇总400字四年级
- 穆斯林的葬礼初中读后感范例800字
- 爱的教育读后感最新经典范文800字
- 朝花夕拾琐记读后感600字初一范文
- 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读后感400字6篇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二年级400字
- 白夜行读后感范例1000字
- 绿野仙踪读后感范文800字
- 绿野仙踪读后感最新范文700字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汇总400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