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事院校:已处理 学生举报老师剽窃其科研成果申专利

在近500人的校友群里 , 孟玉朋被踢出了微信群聊 , 这源于一起针对母校老师的举报 。
“我2015年大学本科毕业 , 向学校提交了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 。没想到的是 , 今年我发现学校的老师在2017年剽窃了我的学术成果 , 并且申报了三项专利 。”日前 , 湖北科技学院2015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孟玉朋向澎湃新闻表示 。
这三项专利的第一、第二申报发明人分别是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叶华山以及该学院院长郑敏 。11月9日 , 湖北科技学院认定叶华山存在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的学术不端行为 , 对叶华山暂缓2年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 并取消其3年内研究生导师的申报资格 。
孟玉朋对该处理结果不满 , 他认为也应该追究专利第二申报发明人郑敏的责任 。
对此 , 郑敏向澎湃新闻回应表示 , 她从专利申请到获批再到批下来的全部过程 , 并不知情 , 也是受害者 。
双方各执一词 , 澎湃新闻就此事联系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 , 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 , “学校已有统一的处理结果 , 以上报的文件为准 。”
校方认定涉事教师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事件还要追溯到2015年 , 据孟玉朋陈述 , 当年临近毕业期 , 他在一家企业实习 , 设计了一款血糖无创检测仪 。同年5月 , 他带着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基于ATR-FTIR光谱的人体血糖远程无创检测系统设计》 , 参加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
直至今年 , 他所创办的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 自己才意外发现研究成果被他人剽窃用来申报了3个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官网显示 , 专利的申请时间是2017年9月6日 , 申请(专利权)人为湖北科技学院 , 发明人为:叶华山、郑敏、叶思文、夏培 。
而前两位“发明人”正是母校的老师 。叶华山现为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 , 郑敏则为该学院的院长 。
另外 , 孟玉朋透露 , 叶思文是叶华山的侄女 , 夏培是叶华山的外甥 。澎湃新闻从湖北科技学院的知情人士处证实 , 叶思文和夏培确实与叶华山存在亲戚关系 , 且为湖北科技学院的往届生 。
 

涉事院校:已处理 学生举报老师剽窃其科研成果申专利

文章插图
 
《一种近红外光谱血糖无创检测仪》专利申报信息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官网 截图
 

涉事院校:已处理 学生举报老师剽窃其科研成果申专利

文章插图
 
《一种近红外光谱血糖检测仪上的红外发射系统》专利申报信息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官网 截图
 

涉事院校:已处理 学生举报老师剽窃其科研成果申专利

文章插图
 
《一种光谱血糖检测仪上的信号处理和远程通讯系统》专利申报信息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官网 截图
11月9日 , 湖北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在内部公布了《湖北科技学院关于叶华山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意见的函》 , 其中显示:学校学术伦理与道德监察委员会成立调查组 , 对叶华山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事实调查 , 认定叶华山作为发明人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光谱血糖检测仪上的信号处理和远程通讯系统》(专利授权号:CN207427198U)、《一种近红外光谱血糖检测仪上的红外发射系统》(专利授权号:CN208339517U)及《一种近红外光谱血糖无创检测仪》(专利授权号:CN208031213U)与孟玉朋的毕业论文在元器件的编号及其型号位置标注、硬件系统框架图和文字陈述三个关键方面高度雷同 , 存在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的学术不端行为 。
校方针对叶华山的学术不端行为作出了以下处理 , 包括对叶华山进行科研诚信诫勉谈话;给予叶华山通报批评;暂缓2年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取消3年内研究生导师的申报资格;责令叶华山向孟玉朋、王邦辉、龚惠红和郑敏公开赔礼道歉;追回相关专利所获科研奖励 。
 

涉事院校:已处理 学生举报老师剽窃其科研成果申专利

文章插图
 
《湖北科技学院关于叶华山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意见的函》 。受访者 供图
专利第二申报发明人是否知情? 然而 , 事件并没有就此平息 。双方还存在几大争论点 。
首先 , 作为专利第二申报发明人的郑敏是否知情?孟玉朋坚称 , “郑敏作为学院院长 , 挂名专利 , 获得了名誉 。出了这么大的事 , 是她的监察不力 , 失职 。本来专利申请都需要她过目签字的 , 她最后怎么竟然成了不知情的受害者?”
对于上述说法 , 郑敏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 2017年 , 叶华山申报专利的时候 , 她并不知情 。当时叶华山并没有问过她的意见 , 她也没有在专利的申请表上签名 。因为学校请了专门的代理公司负责专利申报 , 只需要第一申报人签名 , 而无需其他人签名 。其次 , 从管理的层面看 , 专利申报也无需院部签名 。所以从专利申请到获批再到批下来的全部过程 , 她并不知情 。
“在这件事情上 , 我也是受害者 。我认为某种程度上他(孟玉朋)是在诬陷我 , 我没做的事情我怎么能承认呢?我最多只为我作为管理者和领导有失监察道歉 。”郑敏说道 。
根据她的说法 , 2020年 , 她才从学校的科技产业处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挂在专利申报里面 , 但她当时并没有想到叶华山是利用了孟玉朋的毕业论文来申请专利 。直到今年10月份 , 学院收到了举报 , 自己才得知此事 。
孟玉朋却有不一样的说法 。他称 , 2015年 , 自己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时 , 郑敏和叶华山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提出了很多相关的问题 , 他都一一作出解答 。答辩完成 , 郑敏等人希望他将作品以及相关设计资料留存于学校 , 被他婉言谢绝 。而后 , 他接到校方电话 , 以不颁发学位证为要挟 , 要求他将作品源代码和实物交予学校 , 但被他严厉拒绝 。
郑敏回应表示 , 当时她提出希望孟玉朋将作品以及相关设计资料留存于学校 , 并不是针对他一个人 , 而是针对所有毕业生 , 希望所有学生毕业设计的样品可以留在学校 。“如果学生愿意把作品留下 , 院部可以给他相应补偿;如果他们想带走 , 我们希望复制一份样品 , 作为院里教学成果的展示 。”
郑敏还称 , 当时她肯定了孟玉朋的研究做得很好 , 希望他继续做下去加以完善 , 并提出了如果需要老师帮忙 , 可以让几位老师配合他一起做 , 但被孟玉朋拒绝了 。
至于学校是否以不颁发学位证为要挟 , 要求学生将作品交予学校 , 郑敏说 , “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的 , 要么就是一种误会 。老师和学校怎么会威胁学生?”
专利是否得到老师指导? 关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专利纠纷 , 这并不是个案 。多起公开报道显示 , 有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被指导老师悄悄拿来以自己作为发明人申请了专利 , 或是有学生委托学校帮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 , 结果专利被校方“拿走” , 转让也并未告知 。
而孟玉朋的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是否有得到叶华山和郑敏两位老师的指导?郑敏称 , “有老师和学生说 , 孟玉朋参加过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由叶华山管理)的培训 。”
孟玉朋反驳称 , 在湖北科技学院大学四年学习期间 , 叶华山和郑敏在教学安排里并没有教过他任何一门专业课程 , 也不是他的论文指导老师 。他自己也并未参加过由叶华山管理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的培训学习和实践任何工作 。
10月份 , 当孟玉朋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剽窃 , 在律师的建议下 , 他提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答应和解:第一 , 把三个专利无偿转到自己或者所创办的公司名下;第二 , 叶华山赔偿经济及精神损失费30万元 。
双方就第二个条件没有谈拢 。郑敏称 , 学院介入了双方的协商调解 , 但30万元的赔偿金过高 , 高于老师的承受能力 。高校老师待遇并不高 , 而且专利本身不属于高精尖的研发 , 老师并没有借该专利申报任何奖项和职称 , 更没有转让专利获利 , 没进行任何商业用途 。
郑敏进一步解释 , 从时间线来看 , 这三项专利是在2017年申请 , 到了2018年以及2019年才获批 。在2018年以来 , 叶华山并没有申报过职称、奖项等 。她也否认了自己借专利获利的说法 , “这些专利对我来说毫无用处 , 我用得着费心竭力去挂名吗?”
而为何提出30万元的经济及精神损失费?孟玉朋说 , 当时自己回学校面谈的时候已表明态度和目的 , 索要这三十万是想成立基金会 , 资助学校10位贫困生 , 每人每个月补贴500元 , 按照医学生就读五年计算的话 , 总需30万元 。
 

涉事院校:已处理 学生举报老师剽窃其科研成果申专利

文章插图
 
孟玉朋在校友微信群里解释索要30万元经济及精神损失费的原因 。受访者 供图
【涉事院校:已处理 学生举报老师剽窃其科研成果申专利】 针对叶华山的处理 , 日前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向澎湃新闻回应表示 , “对于此事学校已经有统一的处理结果 , 以上报的文件为准 。”至于校方是否还追究专利第二申报发明人郑敏的责任 , 对方表示 , “这个我回答不了 , ”并称 , “如果孟玉朋对处理结果不满 , 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进一步反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