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 我国的本土麻雀去哪了?为什么现在都看不到?


生物学家 我国的本土麻雀去哪了?为什么现在都看不到?
文章图片

生物学家 我国的本土麻雀去哪了?为什么现在都看不到?
文章图片

生物学家 我国的本土麻雀去哪了?为什么现在都看不到?
文章图片

生物学家 我国的本土麻雀去哪了?为什么现在都看不到?
文章图片

笔者 东邪
在我们现在的认知中 , 大部分鸟类是益鸟 , 它们帮助树木和农作物除虫 , 减少虫害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以及对农业经济的损失 。 但如果对鸟类的认知不够深入的话 , 很容易对它们造成误解 , 进而导致悲剧发生 。
麻雀是常见的益鸟 , 它们曾经是一出悲剧的主角 , 好在后来有专家纠正了对麻雀的看法 , 才让麻雀不至于消失 。 但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麻雀可能并不是土生土长的 , 而是来自苏联 。 那么麻雀在建国初期遭遇了什么?为什么现在我国大部分麻雀的品种都可能来自苏联?这些事件对后代有何警示?
建国初期的麻雀为何会被大范围扑杀?
先来了解一下麻雀 , 它不是特指某一种鸟类 , 而是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 , 我国境内有5种 。 麻雀的体型比较小 , 身形粗圆 , 身上的羽毛多为灰黑色或棕黑色 。 麻雀的喙部比较短 , 而且它移动的时候通过双脚跳跃前进 , 给人的形象还挺可爱的 。 另外 , 麻雀是杂食性鸟类 , 既可以吃谷物 , 又能吃昆虫 。
然而在我国建国初期 , 社会生产劳动率还没有发展上去 , 再加上田野上总会有麻雀啄食谷物 , 因此麻雀给农民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 到了1957年 , 我国生物学家周建人发表与麻雀相关的文章 , 并称它是导致粮食损失严重的海鸟 , 建议国家对这类鸟类进行扑杀 。 还有其他生物学家支持“麻雀是害鸟”观点 , 并且计算了麻雀造成粮食损失的数据 。
虽然一只麻雀一天只会吃掉7克的食物 , 一年只会消耗5斤食物 , 放到现在来看微不足道 , 但是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下 , 人们的吃饭都成问题 , 容不得一丁点的粮食浪费 。 而且当时全国至少有十亿只麻雀 , 以一只麻雀一年吃掉5斤粮食计算 , 所有麻雀一年就会吃掉50亿斤粮食 , 这是一笔巨大的浪费 。
生物学家在报纸上刊登了文章 , 后来国家也将麻雀列为公害之一 , 于是从第二年2月开始 , 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扑杀麻雀活动 。 该活动最先从四川省开始 ,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 四川省在1958年短短两日里 , 就扑杀了1500只麻雀 。 之后其他省份纷纷效仿 , 麻雀似乎迎来了灭顶之灾 。
扑杀活动导致了什么后果?
实际上在将麻雀正式定义为公害之前 , 也有生物学家对此提出反对 , 朱洗就是其中一位 。 他在大会上列举出了西方国家扑杀麻雀的案例 , 阐述了对麻雀的大范围扑杀最后会导致农业经济损失更严重 , 还引用了澳大利亚为了控制害虫专门引入麻雀 。 然而这位生物学家的观点并未在会议上受到广泛认同 , 这意味着麻雀注定会有一劫 。
全国各地扑杀麻雀的行动进行到1958年11月上旬 , 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至少有19.5亿只麻雀被扑杀 。 扑杀麻雀的负面影响很快就出现了 , 1959年中华大地的农田里罕见麻雀 , 农民的谷物减少了损失 , 但虫害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 原本燕子和麻雀都是专治害虫的 , 但麻雀被大幅度扑杀后 , 单靠燕子无法控制住害虫 。
虫害不仅导致农作物被严重啃食 , 还导致许多自然植物病倒 , 这时我国生物学家开始提出重新了解麻雀的建议 , 于是在1960年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 , 人大代表讨论了麻雀事件 。 会议之后 , 全国的麻雀扑杀活动陆续停止 。 然而这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 麻雀种群锐减严重 , 形成巨大缺口 。
为了这个缺口 , 我国开始向苏联引入苏联麻雀 。 苏联麻雀在外形上和我国本土的麻雀没有太大的区别 , 都是粗圆的身体、灰黑色的羽毛 。 后来麻雀种群数量逐渐恢复正常 , 但这其中有多少是我国本土的麻雀 , 就很难估计了 。
总结
现在回过头看过去的历史 , 我们肯定无法理解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会对麻雀产生如此大的误解 。 这是因为现在我们的人民素质水平较建国初期已经有很大的提升 , 对自然事物的认知也更深入到位 , 自然不会随便发生类似的大规模荒唐事件 。 这段历史同样告诫我们 , 人类确实有主宰其他生物的能力 , 但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前 , 最好对自然生物有深刻的认知 , 避免重蹈覆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