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镇江锅盖面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镇江 镇江锅盖面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文章图片

镇江 镇江锅盖面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镇江锅盖面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近日 , 一篇名为《锅盖面的诞生: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骗局?》的文章 , 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广泛关注 , 尤其在镇江市民中引起很大反响 。 因为 , 文中所用的“骗局”二字 , 很是吸引眼球 , 大有揭开“千年谎言”之感 。
那么 , 这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不妨来剥一剥这篇文章的画皮 。
“骗局”原来是这样的
文章这样写道:据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 , 镇江京口饭店的经理周文翔回忆 , 在上世纪80年代初 , 整个镇江是没有锅盖面一说的 。 至少直到80年代中后期 , 镇江街头最多的面店店铺头写的都是“火面” 。
那么 , 锅盖面是如何出来的呢?故事要从1977年5月31日的那天上午说起 。 在周文翔的工作笔记里 , 记录了那天上午他被叫去镇江市园林管理所开会的详细内容 。
那天前南京市文教局局长姚荷生来镇江出差 ,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撰写镇江文史内容的作者 , 他或许可以给镇江文化工作的重振指点迷津 。
这个会议其实是个头脑风暴 , 除了何姚生 , 还有很多本地文史专家 。 大家各抒己见 , 把镇江本地各种传说历史故事都拿出来分享 , 想找到宣传镇江文化的切入点 。
“镇江早茶有三怪”这个概念 , 就是这个会议上提出来的 , 灵感来源是“贵州八怪”和“东北十怪”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 拼出了镇江三怪的内容“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 因为朗朗上口 , 会议结束基本大家基本就都记得了 , 各个报刊新闻的负责人就带着这个概念回去 , 开始琢磨怎么宣传了 。
也就是说 , “镇江三怪”是这个会议上被文史大家头脑风暴编纂出来的 。
【镇江|镇江锅盖面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因为是“编纂”出来的 , 于是 , 作者认为 , 这应当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骗局” , 且“骗局”的最佳代言人是乾隆 。
好一个欲加之罪 , 一个利用传说手段方式塑造文化故事的活动 , 被作者戴上“骗局”的帽子 , 也真够吸引眼球、吸收流量、增加收益的 。 作者之“聪明” , 也可见一斑 。 只是 , 这样的“棍子” , 不知道作者打过多少地方的传说故事 , 获取多少收益了 。
传说就是“骗局” , 那《天仙配》呢?
如果说镇江锅盖面的传说也算是一场“骗局”的话 , 问题就大了 , 大得让所有中国人都是生活在“骗局”之中 。 因为 , 中国可以被认为是“骗局”的传说故事实在太多太多 。 最典型的 , 莫过于《天仙配》 , 这个被中国人一直广为传颂的爱情故事 , 真的既凄美 , 又温馨 , 还浪漫 , 以至于“七夕”这天 , 还被称作为“中国的情人节” , 很多年轻人都会在这一天给对象赠送礼物、互寄祝福 。
那么 。 七仙女谁看到过了?作者看到过吗?作者自己是七仙女吗?还是董永?作者对《天仙配》有何感想?听说过这个爱情故事吗?为什么不写一篇文章 , 严厉指责这是一场让多少中国人受骗上当的大“骗局”?
当然 , 这样的“骗局” , 绝非《天仙配》一个 , 还有《西游记》、《女娲补天》 , 等等等等 , 所有传说故事 , 都是古人制造出来的大“骗局” 。
镇江最遗憾的就是锅盖面“骗局”太少太少
虽然文章作者硬是给镇江锅盖面戴上“骗局”的帽子 , 但是 , 我倒是觉得 , 镇江最大的遗憾不是锅盖面是个“骗局” , 而是这样的“骗局”实在太少 , 围绕这样的“骗局”进行的文化挖掘和品牌培育太少太少 。
要知道 , 一个地方 , 有没有文化内涵 , 有没有文化力量 , 有没有文化影响力 , 除了要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外 , 更要有研究文化、思考文化、发掘文化的人 , 要有真正热爱文化、继承文化、发扬文化的人 , 要有善于总结文化、塑造文化、培育文化的人 。 镇江锅盖面能够从火面、小刀面 , 以及并不知名的锅盖面演变成“三怪”之一 , 且让本地居民和来客爱不释手 , 除了面条本身的味道独特、质量上乘之外 , 与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并与镇江肴肉和镇江香醋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 。
要知道 , 镇江锅盖面基于镇江人来说 , 它已经不是一种食品、一种面条 , 而是一种文化 , 一个与传统文化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 , 更是镇江人用智慧与汗水打造出来的文化品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