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 卖房子不如搞医美!转型后,他们股价都起飞了( 二 )

【股民|卖房子不如搞医美!转型后,他们股价都起飞了】
奥园美谷2020年年报根据奥园美谷的2020年报数据显示 , 它的收入构成中占比最大的仍是房地产 , 占了将近71% , 其次是化纤 , 占了20% , 3、苏宁环球:地产业务和医美业务双驱动 , 转型已达5年 , 医美对营收的贡献微乎其微 。 不同于奥园美谷彻底剥离地产业务的打法 , 苏宁环球对外的宣传口径 , 一直是强调自己是地产和医美双驱动 。 换句话说 , 医美要搞 , 地产开发也要搞 。
事实上 , 公司早在2016年就提出切入医美行业 , 并在当年与苏宁环球集团共同出资成立50亿元规模的医美产业基金 , 主要用于医美标的的并购 。 言叔注意到 , 苏宁环球进行战略转型的时间线较早 , 从2016年开始 , 苏宁环球就开始深度加码大健康领域 , 公司相继并购五家医美医院 。 可以说 , 从2016年这一年开始 , 苏宁环球通过“买买买”的方式 , 迅速在医美市场展开布局 。
虽说苏宁环球在医美行业布局的时间线较早 , 但是对营收的贡献几可以忽略不计 。 根据苏宁环球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 , 公司主业房地产业务收入40.41亿元 , 占营业收入比重94.24% , 其他业务收入仅为0.98% 。

医美行业 , 会成为新的造富神话吗?不难看出 , 上述提到的几家企业 , 除了鲁商发展的医美业务对营收形成一定的贡献外 , 奥园美谷和苏宁环球的医美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市场对其医美业务的看好 , 本质上炒股炒得就是预期 。 在言叔看来 , 未来医美行业或将成为诸多行业中新的“造富神话” 。 目前医美行业在国内正处于黄金发展期 , 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1975亿元 , 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15亿元 。 而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 2019年中国的医美渗透率仅3.6% , 远低于日本11%、美国16.5%、韩国20%的水平 , 医美行业在国内的渗透率还存在巨大上升空间 。 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 。 包括上游的生产厂商 , 中游的医美服务机构及下游的终端市场和消费者 。
医美行业产业链情况
医美行业上游:产业链上游—原材料、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生产厂商 。 上游供应厂商主要可分为原材料、药品和耗材以及医疗器械三类 。 医美行业上游市场集中度较高 , 各领域的 龙头企业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 相对中下游市场壁垒较高 。 整体来看 , 上游的议价能力和利润率在医美行业产业链中保持较高水平 。 比如在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等企业 , 就是属于该领域的“明星玩家” 。 医美行业中游:产业链中游—医美医疗服务机构 。 医美医疗服务机构可分为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 。 其中 , 公立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的整形科室和医美科室 。 民营医疗机构包括民营综合以及美容专科医院、整形专科医院 , 还包括小型美容诊所等 。 整体来看 , 医美行业中游市场集中度较为分散 , 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 同时较高的获客成本导致利润率相对较低 , 比如前面提到的苏宁环球 , 就是一直在朝着这一方向持续发力 。 医美行业下游:产业链下游—终端市场 。 各类终端市场获客平台 , 主要可分为线上广告、线下广告、医美平台APP和其他途径 , 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 如果光从发展潜力来看 , 颜值经济当道 , 医美行业极大可能成为新的造富神话 。 言叔印象深刻 , 在5月初的公司业绩会上 , 奥园美谷总裁胡冉曾如是喊话:“不要低估地产商进军医美行业的决心 。 ”从整体看 , 医美行业商业模式介于化妆品和药品之间 , 有一定的产品技术和牌照门槛 , 但又较依赖于营销和渠道 。 因此 , 对于想要布局医美的企业 , 除了决心 , 或许更该提醒的是 , 在关注行业增长潜力的同时 , 也不要低估了进军医美行业的难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