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义 王守义十三香:60岁时靠100元起家,靠8分钱利润年入4亿

王守义 王守义十三香:60岁时靠100元起家,靠8分钱利润年入4亿

文章图片

王守义 王守义十三香:60岁时靠100元起家,靠8分钱利润年入4亿

文章图片

王守义 王守义十三香:60岁时靠100元起家,靠8分钱利润年入4亿

文章图片

王守义 王守义十三香:60岁时靠100元起家,靠8分钱利润年入4亿

关于电影《少林寺》的票房有个说法 , 当时的票价只有一毛钱 , 但是却刷新了1.6亿的票房纪录 。
若按当下标准来看 , 一张票价几十元 , 换算下来它的票房收入将破百亿 , 甚至更高 , 足见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
《少林寺》的“薄利多销”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 不过 , 这样的奇迹不仅仅存在于电影产业 。
国内 , 有一个民族品牌 , 凭借销售调味料 , 靠8分利润实现收入过亿 , 不得不说又是一个商业传奇 , 它便是王守义十三香 。

百年传承几经波折关于王守义十三香的历史 , 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 。 王守义祖上在朝为官 , 原本衣食无忧 , 因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 , 辞官回乡开起了药铺 。
【王守义|王守义十三香:60岁时靠100元起家,靠8分钱利润年入4亿】在经营药铺期间 , 由于熟识各种药材以及对《本草纲目》的理解 , 所以便在卖药的同时搞死了副业 , 开始出售一种调味料 , 其主要成分都是中药材 。
让人没想到的是 , 卖药的生意不温不火 , 可这种调味料的销售却门庭若市 , 在河南当地也是远近闻名 。
到了清末 , 社会动荡 , 王守义祖上缩减了销售规模 , 只是会将制好的调料交给下人去贩卖 。 多年的经营 , 让他们意识到这个调味料秘方的价值 , 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凭借此秘方衣食无忧 。
后来 , 这个秘方便传到了王守义的父亲王学文手中 , 由此 , 15岁的时王守义便跟着父亲学习制作调料 。

1950年 , 公私合营模式取代了之前的市场主体经营模式 , 王守义选择了放弃生意 , 种地为生 , 日子勉强过得去 。
怎奈 , 九年全国大饥荒时 , 河南也是重灾区之一 , 王守义不得不重新干起了老本行 , 继续售卖十三香 。
当时 , 百姓吃饭都已经难以维持了 , 怎么会去买他的调料呢 , 因此王守义的销售惨淡 。
于是 , 他便开始去找一些饭店和大型食堂合作 。 起初王守义提供调料让他们试用 , 之后因为反应良好 , 他们便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 王守义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
后期 , 王守义也根据人们口味喜好 , 对方子进行了适当调整 。 最终 , 该方子定型为由十三种材料配制而成 , 因此取名为十三香 。

风雨路十三香十三香被确定之后 , 王守义亲自挑着十三香去叫卖 , 销路覆盖河南、河北等地 。 可惜的是 , 一路下来销售业绩平平 。
此时 , 王守义开始思考其中的原因 , 认为自己的调料秘方祖上传下来的 , 也曾流传于宫廷 , 产品质量肯定没有问题 , 老百姓之所以不买账可能是因为家里本就拮据 , 调味料并不是必需品 。
根据这个基础 , 王守义开始改变自己的策略 , 他先后进行了两方面的改善 , 首先针对百姓们的实际困难 , 他压低了价格 , 几乎调到了和成本价相同的水平 。
其次 , 王守义又考虑到产品信誉问题 , 将每包调料都印上了十三香的印章 , 谁要是买了十三香觉得不好可以免费退换 。
经过这次调整后 , 印有十三香的调料在市面上多了起来 , 老百姓们也非常喜欢这种调料 , 由于出色的品质 , 十三香一度进去了年货的购物清单 。
在河南驻马店 , 十三香的销售最为红火 , 为了销售方便 , 王守义干脆举家从开封搬到了驻马店 。

然而 , 在1976年后(国内特殊的历史时期) , 王守义却遭到了不小的挫折 。
当时 , 经商人员被说成了是资本主义 , 或许是因为生意太火爆了吧 , 所以王守义也在“被舆论”之列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十三香只能被迫停止营业 。
不过 , 王守义虽然被迫停止营业 , 但是他心中的理想从没有磨灭过 , 一直在等待着一个机会 。 终于 , 在他60岁之时 , 机会来了 。
当时 , 市场经济开始复苏 , 借助这个历史机遇 , 王守义决定做一番大事业 。 他靠借来的100元钱 , 他在驻马店开起了十三香调味厂 , 工厂简单、工人也就王守义父子三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