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 天宫空间站看地球蔚为壮观,核心舱太阳翼抢镜!临渊羡鱼成过去式
图一是天和核心舱拍摄的以地球为背景的太阳翼,看其翼展之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国际空间站,只不过图中左下角的几个汉字暴露了它的身份,昔日那些令人羡艳的画面如今我们也有了。
文章插图
天和核心舱太阳翼可以像折扇一样收拢起来,仅相当于一本书的厚度,但展开之后单翼翼展就可以达到12.6米,面积67平方米,双翼面积134平方米。
文章插图
为了达到轻质紧凑的收拢效果,附着电池的基板选用超薄型轻质复合材料制备,甚至对用来防护空间环境的胶层涂覆厚度也进行了严格限制。
太阳翼展开机构设计的也是相当精巧,采用6台有源机构三维五步展开方案,大致流程如下:
15发火工品率先起爆,解除太阳翼与核心舱小柱段舱壁的固定,收拢机构随即两两展开与舱壁呈90度夹角;紧接着收拢机构沿旋转轴旋转90度,并解除收藏箱约束,最后伸展机构带动太阳翼展开,整个展开过程持续约40分钟。
与天和核心舱同在近地轨道的国际空间站身板有400吨级,配置了31个科研机柜,而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的天宫空间站凭借百吨级身板就可以容纳23个科研机柜,综合科研实力旗鼓相当。
文章插图
这就对空间站发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全站太阳翼应用了当代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三结砷化镓电池,光电转换效率30%以上。此类电池已成我国多个重大航天工程型号的标配,例如,天舟货运飞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都有应用。
文章插图
核心舱太阳翼发供电能力可达18kW,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太阳翼展开面积更大,电力输送设备也不像国际空间站那样需要单独配置尺寸巨大的散热片,综合发供电效率远远超越了国际空间站。
同时为了克服传统积木式空间站太阳翼相互之间的光照遮挡难题,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尾部皆设计了短桁架,用于布置大型柔性太阳翼,四部实验舱太阳翼皆具备双自由度光照指向能力。
文章插图
这还没完,待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两个实验舱的大型柔性太阳翼将不可避免地对核心舱太阳翼形成光照遮挡,从而削弱核心舱太阳翼发供电能力,怎么办?
不着急,核心舱太阳翼还有新的去处。
早在设计之初,核心舱太阳翼就设计了“在轨能源拓展功能”,具体而言就是太阳翼可在轨拆卸,由空间站机械臂配合航天员出舱对其进行在轨拆卸、转移。届时核心舱两个太阳翼将分别转移至问天与梦天实验舱短桁架轴向安装接口,同时,空间站将在轨重构供电通道。
文章插图
目前承运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矗立在文昌发射场2号发射工位,近日天和核心舱也已经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机械臂等平台功能测试,以及空间应用项目设备在轨性能检查,各项功能正常、运行状态良好,已进入交会对接轨道,为迎接天舟二号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文章插图
此举标志着天宫空间站已经进入高密度发射模式,下个月三名航天员将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长征2F遥十二运载火箭于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
【 天问一号|天宫空间站看地球蔚为壮观,核心舱太阳翼抢镜!临渊羡鱼成过去式】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火星绕落巡、嫦娥探月六战六捷、天宫空间站……越来越多的航天强国实践诠释了什么叫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推荐阅读
- 地球 设计寿命20天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已飞了50年,何时回收?
- 东方红一号 能量耗尽5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为何还没坠毁它还能再飞100年
- 探测 “天问一号”已成功实施火星捕获,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获得成功
- 东方红 东方红一号还在轨运行,失去动力50年,它为何“永不落”
- 轨控发动机 天问一号成功完成减速!轨控发动机超越欧洲17年前的航天技术
- 发射 中国空间站倒计时!冲破技术封锁铸成“天宫”,网友:谢谢美国
- 磁场 “天问一号”火星磁强计开启在轨探测
- 天问一号 中国天舟飞船成功升空,关键技术远超西方,美国航天局拉拢俄罗斯
- 天问一号 美国“毅力号”登陆火星,它与天问一号区别在哪?
- 中国会 天问一号的第一次尝试就能成功,这其实也有美国跟苏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