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 “传承驿站”让民族音乐恢复活态


【长镜头】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在内蒙古艺术学院 , 有个“民族音乐传承驿站” 。
驿站负责人、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杨玉成向记者介绍 , 驿站采取“流动站”的工作模式 , 一方面不断把具有精绝技艺的民间艺术家请进驿站 , 进行口述史访谈、录音录像 , 举办公开课、技艺传承与展演、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另一方面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 关注濒危乐种、珍奇乐种的传承人 , 将他们直接请进驿站 , 及时进行抢救、保护、传承 , 同时直接应用到“民族音乐传承班”的教学中 , 活态传承效果显著 。
作为民族音乐“传承—研究—应用”的综合平台 , 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自2011年7月挂牌成立以来 , 先后成立了科尔沁史诗传承驿站、乌珠穆沁长调与马头琴传承驿站、巴尔虎长调传承驿站、阿拉善长调传承驿站、曲歌民族音乐传承与传播驿站、内蒙古二人台艺术传承驿站、德都蒙古民歌传承驿站、蒙古族潮尔史诗传承驿站8个分驿站 , 成为民族音乐传承、研究、应用的共同体联盟 。
传承驿站录制保存了很多艺术大师的珍贵资料以及大量珍贵体裁与曲目 。 如 , 蒙古四胡艺术大师吴云龙资料的系统录制和收藏 , 民间说唱艺术家、民歌手特木热珍贵演唱的录制与收藏 , 著名说唱艺人拉扎森300余小时声像资料的录制与收藏 , 阿拉善和硕特、土尔扈特、喀尔喀三种风格老歌手声像的录制与收藏等 。
阿拉善民歌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巴德玛是蒙古族长调著名演唱家 , 学院为她专门招收阿拉善民歌方向专业本科生6名 , 并安排1名长调教师进行活态传承 。 巴德玛所传阿拉善传统马头琴演奏技艺及传统曲目 , 已为青年教师额尔敦布和、萨其日拉全面传承 。 四胡大师吴云龙年事已高 , 在站期间向苏雅、纳·格日勒图等教师以及四胡专业本科生进行系统的传授 , 其代表性曲目得到较好的传承 。
“民间艺术家们传授的宝贵知识经由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得以传承和发展 , 这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事业 。 希望更多人共同携手为民族艺术的明天而努力 。 ”杨玉成说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高等学府中通常并不具备活态传承的土壤 , 最后的落根、发芽还是在民间 , 而基层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中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2015年6月 , 传承驿站与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化馆联手 , 共建科尔沁潮尔史诗的活态传承 , 举办了两期科尔沁潮尔史诗传承人培训班 , 培训学员27人 。 目前 , 部分学员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史诗演唱技艺和风格 , 并能独立演唱完整史诗或者史诗若干片段 , 将已经断流的科尔沁英雄史诗恢复活化 。
【中工网|“传承驿站”让民族音乐恢复活态】杨玉成说 , 内蒙古民族音乐资源丰富 , 符合传承班传承需要和条件的项目很多 。 因此 , 每年要对若干个候选传承项目的价值、导师人选、生源、可行性以及传承的必要性、紧迫性等进行综合评估 , 最终选择一项作为传承班项目 。 至今已有200余名艺术家进站工作 , 积累5000小时声像资料 。 驿站还进行了研究成果的社会化转化 , 孵化“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系列专辑17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