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用200万赚到4亿,曾经戴名表开豪车,如今穿60元的地摊货( 二 )



当时 , 王银达年仅21岁 , 在父亲的安排下到家里的工厂里帮忙 , 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
第二年 , 他又在父母的操持下娶了妻子 , 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
他的妻子也是附海镇人 , 长得非常漂亮 , 结婚没几年就给王银达生下了一儿一女 。
1997年 , 王宏庆见几个孩子都已经结婚 , 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 就决定分家 。
年仅25岁的王银达从父亲那里分到了200万的现金 , 以及10多亩的土地 。
此时 , 王银达也有了创业的想法 , 在父亲的依托下 , 王宏达决定开始单干 。

资产4个亿的富豪1997年是改革开放的第19个年头 , 我国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 人们的购买力也不断上升 。
王银达继承了父亲敏锐的商业嗅觉 , 在进行一番市场考察之后 , 他把目光放到了家电行业上 。
刚开始 , 王银达还只是小打小闹 , 他低成本批发电风扇、取暖器等小家电 , 然后再高价卖出 , 以此赚取中间的差价 。
后来 , 王银达的生意越做越大 , 他有了自己的生产工厂 , 能够做到自产自销了 。
那个时候 , 人们普遍比较关注价格而不重视质量 , 所以王银达靠着自己的货源又狠赚了一笔 。

但是 , 跟那个时候的很多民营企业一样 , 王银达的工厂一开始也采用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 这也为他今后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
王银达的兄弟姐妹们都分到了一大笔钱 , 也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去实现 , 所以根本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来帮王银达管理工厂 。
所以 , 王银达工厂中的亲戚 , 大多都是他妻子的娘家人 。
从一开始 , 王银达的妻子就担任着公司的财务总监 , 总揽公司的财政大权 。
而她的兄弟姐妹们也把握了销售、采购等油水比较多的部门 。

秉承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 王银达对妻子的亲戚非常放心 , 对他们非常优待 。
他曾经就说过:“我相信我家的这些亲戚 , 他们绝对不会坑我 , 但是我不能相信跟我没有关系的外人 。 ”
曾经在他手下做事的员工也说过 , 王银达工厂里的亲戚的话 , 比领导层说话管用多了 。
但是 , 后来的事实却狠狠扇了王银达的一巴掌 , 让他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 。
不过 , 那个时候 , 这些危机都还没有浮出水面 , 王银达依旧是那个风光无限的大老板 。
王银达的创业之路非常顺畅 , 每年的收益都非常不菲 , 而且他也如同他的父亲一样抓住了时机 。

当时 , 王银达与很多商场、超市都达成了合作 , 很多地方都在售卖他的工厂生产出来的家电 。
不仅如此 , 王银达的工厂规模也越来越大 , 生产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
2002年 , 王银达把工厂落户到了附海镇新建的开发区中 , 在技术上也做了调整和革新 。
原本只能生产小家电的工厂 , 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如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型家电了 , 这也让他的生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从1997年到2007年 , 短短10年的时间 , 王银达的财富值就从当初的200万飞升至4个亿 , 足足增长了200倍 。

当时 , 王银达年仅35岁 , 事业有成 , 家庭幸福 , 儿女成双 , 可以说是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巅峰时刻 。
2009年 , 国家推行了“家电下乡”的政策 , 凡是购买电视等家电的人 , 都可以得到一笔补贴 。
这个政策大大促进了国民的消费欲 , 一时之间 , 市场对家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
王银达抓住了这个机遇 ,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 抢占市场 , 想要借机大赚一笔 。
当时 , 王银达的生意公司非常红火 , 在当地同类型企业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 多次获得政府的奖项 。
甚至在2012年的时候 , 王银达向银行贷款3亿 , 一手策划的产业园也建好了 。

这个产业园是以他名下的达能集团命名的 , 叫做达能产业园 , 占地面积约为300多亩 。
产业园旁边还专门修建了一个给工人们休息的公园 , 办公楼的二楼还修建了一个小花园 。
为了让自己的办事效率更高 , 王银达把集团办公楼的六楼装修成了豪宅 , 方便一家人居住 。
但谁能料到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就在王银达以为自己的企业将会更上一层楼的时候 , 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 。
2013年 , “家电下乡”政策被政府停止 , 而此时达能集团的库房中还囤积着一大批的家电没有出售 。
没有政府的补贴 , 群众对家电的消费欲也逐渐退却 , 家电市场变得冷清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