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我国最成功的物种!南方水域繁衍40年,有人却误以为它是草鱼( 二 )



据说另一个区别则是麦鲮鱼尽管生长速度很快 , 属于淡水大型鱼类 , 但最重很少超过20斤 , 而草鱼最大能超过50斤 , 但这个区别方法有意义吗? , 毕竟我们很少见到如此大型的鱼类 。

当然这是两者对比的条件下 , 如果只看到麦鲮鱼 , 并且此前从未听说过这种鱼时估计都有点懵 , 看着像草鱼那就当草鱼呗 , 其实就算当成草鱼也没啥事 , 不就是吃嘛 , 吃法也差不多 , 煎炒烹炸清蒸红烧都没问题 , 味道同样鲜美 。
听起来相当不错的一种鱼 , 怎么就成了入侵物种?
可能很多朋友没听说过麦鲮鱼 , 但一定知道罗非鱼 , 或者大家也称非洲鲫鱼 , 但它并非和鲫鱼一样属于鲤鱼科 , 而是属于罗非鱼科 , 这在非洲也算是一个大鱼种 , 总共有100多中罗非鱼 , 它们生成快、产量高、食性杂、疾病少、繁殖力强等优点 。

罗非鱼的另一个特点是没有肌间刺 , 因此可以剔出晶莹剔透的罗非鱼肉直接做鱼排 , 相当不错 , 这让不喜欢多刺鱼的美国人也很喜欢 , 因为它的价格也很便宜 , 我国在1956年首次从越南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 , 养殖量很大 , 甚至还出口到美国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信息 , 2019年中国进入美国的罗非鱼单价为1.71美元/千克 , 价格也不低 。

但因为如此 , 罗非鱼在很久以前就从养殖水域跑到了自然水域 , 广东、广西以及海南等比较热的区域 , 罗非鱼在自然水域泛滥是比较严重的 , 因为它们是杂食性鱼类 , 而且是繁殖方式比较特别:口孵 , 在鱼卵阶段没有天敌 , 因此孵化率很高 。

因此大量繁殖的罗非鱼挤占了本地鱼类的空间 , 采食了原本属于本地鱼类的饵料 , 结果就是罗非鱼的地盘日渐扩大 , 而本地鱼类却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程度 。

麦鲮鱼的情况尽管和罗非鱼有些不一样 , 但它们崛起的方式却有些类似 , 麦鲮鱼耐低氧和抗病能力较强 , 抗寒能力显著高于土鲮 , 当水温降至7℃时仍能正常活动 , 并且麦鲮的生长速度比土鲮快 。

麦鲮鱼食性比较杂 , 啥都能吃 , 而且它们繁殖能力极强 , 通常每公斤体重可产卵100000-150000枚 , 尽管卵损失率比较高 , 但由于产卵数量太大 , 因此存活的数量仍然非常高 , 再有就是上文所说的耐污染 , 抗病 , 使得它们在本地鱼种中没有敌手 。

由于麦鲮鱼的经济价值比较高 , 福建、云南、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南方地区普遍作为经济鱼类养殖 , 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弃养或者洪水等原因让鱼类逃入自然界 , 结果对本地鱼类产生了影响 。

因此在上述这些区域 , 麦鲮鱼成了最成功的的入侵者 , 也成了垂钓爱好者主要钓到的品种之一 , 网上还有专门用于垂钓麦鲮鱼的饵料和攻略 , 大家也常吃麦鲮鱼 , 不过麦鲮鱼不像罗非鱼 , 细刺太多 , 很多地方是作为鳜鱼、鲈鱼等肉食鱼养殖的饵料鱼 , 也算是形成了一个产业 , 不知道这到底算好事还是坏事 。
生物入侵:吃能解决问题吗?相信老饕们一定有个想法 , 这麦鲮鱼、罗非鱼以及小龙虾都是能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味 , 在中国还能泛滥?分分钟吃到它们怀疑人生 , 但您要是这样理解那一定是错了!

比如吃小龙虾的时节里 , 每斤的价格经常在十几二十块以上 , 有的时候甚至在三十以上 , 相信您一定会认为 , 这么贵的小龙虾 , 山野河塘里的小龙虾早已被捕捉一空 , 其实这样想那就有失偏颇了 , 市面上出售的小龙虾 , 99.99999%都是养殖的 , 偶尔能买到有人去抓的小龙虾 , 而这则是可遇不可求 。

2019年5月30日 , 《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大家可能对小龙虾的力量一无所知”的文章 , 警告云南小龙虾入侵 , 已经登上《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小龙虾已是以Ⅱ级严重入侵物种 , 紧排在Ⅰ级恶性入侵类包括微甘菊、凤眼蓝(水葫芦)、褐云玛瑙螺、小管福寿螺后 , 和牛蛙、美洲大蠊等并列成为云南省入侵物种的榜眼!

这种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克氏原螯虾是19世纪通过上船的压舱水进入中国的 , 由于气候合适 , 适应能力极强 , 繁殖能力极强 , 一次产卵上千粒 , 年繁殖3-4次 , 已经成为入侵本地的优势物种 ,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 , 除了西藏和新疆以外 ,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田间、沟渠以及湖泊和稻田 , 到处都是小龙虾 , 特别是南方水域 , 其泛滥程度堪比福寿螺!

要吃就去野外抓?就小龙虾的商业化路线而言 , 抓明显是不够的 , 而且大小不一 , 产量不稳 , 养殖显然更合适一些 , 因此你买到的小龙虾基本就是养殖的 , 而且各位吃得越狠 , 小龙虾泛滥的可能性就越大 , 因为促进了大量养殖 , 那么就会存在逃离的可能性(比如自然灾害洪水塌方等) , 所以一个物种泛滥后 , 靠吃是不可能搞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