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味道的纪实综艺,缘何让观众屡屡破防?
美食很热。
民以食为天,尤其在国货与新消费崛起的当下,对美食的消费愈来愈以网红打卡的形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但美食综艺,却很难。
根据云合数据《2021综艺网播表现及用户分析报告》显示,美食综艺无论是正片有效播放占比还是部数占比都处于网综市场的末流位置。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云合数据
反而,最近却涌现出一个破圈的例外。
1月29日节目已播出10期,《百姓的味道》共收获全网热搜422个,其中微博热搜215个,新浪新闻热搜27个,短视频热搜155个,豆瓣开分达到8.0分,更是在2022「未来之路」文娱责任影响力年度盛典中荣获「时代征程奖综艺」荣誉。这档节目便是由江苏卫视、锋味控股联合出品,11月19日起在江苏卫视和优酷播出的美食纪实类真人秀《百姓的味道》。
只是,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部「非典型」的、难以归类的内容。谢霆锋在微博里阐述创作《百姓的味道》的初心时,有着如下表述:
「#百姓的味道#是我一直想做,但没想好怎么做,终于在费了些精力后,忐忑带着敬意献给大家的节目。
它不止综艺,也不全是纪录片,有些电影感,盯后期的时候我又觉得自己拍了点关于大自然的广告片。」
但在1号看来,无需争论《百姓的味道》归属于何种内容垂类,如果必须有,那么我会给予这样的判断:
它是一部好内容,一部用心的好作品。
文章插图
美食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
在人类学家克劳福德·格尔茨那里,有一个叫做
「地方性知识」
的关键概念。
所谓地方性知识,常常指来自当地文化的自然而然的、固有的东西,类似于一种大家都默认、习以为常的常识。实际上,在《百姓的味道》里,我们便能够窥见创作者对于美食内容进行了一个独特的定位——将美食视为一种「地方性知识」。
因此,在《百姓的味道》里,美食其实更多兼具了媒介属性,从美食为起点,观众看到的是一篇篇风物志与人物志。同时,美食在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
一是美感。
「百姓的味道」,意味着美食的制作并不复杂。但通过食材变化的视觉效果与多样的运镜,最简单、日常的菜肴同样散发出了饕餮盛宴的感觉。无论是红烧肉、葱油烧饼,还是一道文火慢炖的莲藕排骨汤,食物的美感不仅来自于诱人的色香味,也来自每个食材被赋予的独特的性格。
文章插图
辅之以纪录片式的简练旁白,观众在欣赏美食的同时,也似乎觉得自己有能力将对美味佳肴的向往变成现实。短小精悍的篇幅里,无形中满足了观众制作「同款」的功能性需求。
二是沉浸感。
比起烹饪,每期《百姓的味道》里寻味反而占据了更重的戏份。谢霆锋与女「跑山人」老张一起采摘山珍,和丁真一道在理塘的丛林里寻找优质松茸……真人秀的细分与纪录片式的镜头,共同为这些食材在我们饮食文化里所处的位置划定了坐标。这些内容的呈现,犹如为美食建立了一个从食材到菜肴的变化谱系。
文章插图
对观众而言,我们看到的是食材进入人类饮食领域的全过程。通过历史感的营造,《百姓的味道》满足的是观众对于美食的「知识性」需求。
三是对话感。
每来到一座新的城市、一片新的领域,谢霆锋不仅承担了发现美食的功能,还身兼着交流美食的目标。同样一道食材,我们能够看到当地人与谢霆锋的不同演绎。这既是一种以食物为媒介的交流,亦是对人的致敬。
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下,通过美食与人的对话,《百姓的味道》还致力于彰显美食那不为人知的审美性。
现代化的便捷生活,已经让食物变得唾手可得,因而导致我们常常忘却食物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酸甜苦辣。而《百姓的味道》通过功能、知识再到审美的表达递进,试图重塑我们对于美食的认知——
它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消费品,而是一个具有灵魂的艺术品。
为美食「祛魅」,为味道「赋魅」
「想把大家给过我的『美食的光环』,还给默默付出的那些人」。
推荐阅读
- 百姓的味道最后一站来袭,收官嘉宾食神华晨宇带厨神谢霆锋游武汉
- 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
- 《百姓的味道》口碑收视双丰收以“匠心”打动观众
- 《百姓的味道》口碑收视双丰收 以“匠心”打动观众
- 关于收官站【百姓的味道】里面一些被触动到的地方
- 7部正在录制的综艺,3部本月播出,你最期待哪一部?
- 就是今晚!华晨宇《百姓的味道》寻味武汉,化身“藕霸”体验挖藕
- 一堆明星拍“百姓”的味道?求求你们,放过老百姓吧
- 揭秘华晨宇的“校园往事” 《百姓的味道》收官篇感受武汉温度
- 金嗓风云会,君乐宝优萃有机奶粉《时光音乐会》开年再现时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