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后人 吴三桂族每代选一位“秘传人”?( 二 )


经专家现场考察 , 以上解释与陈圆圆的历史吻合 , 其真实性可以肯定 。为掩人耳目 , 当年刻碑者真是煞费苦心 。
吴氏“秘传人”
前文提到的吴氏家族“秘传人”又是怎么回事?
据“秘传人”陈述:当年吴三桂死后 , 陈圆圆毅然决定偕吴三桂之子吴应麒等秘密离开云南 , 并将吴三桂遗体带走 , 潜入岑巩县的密林山洞 , 待数年后风声渐息才下山 , 搬至今马家寨定居 。圆圆病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 , 终年67岁 。他们感激陈圆圆保全吴氏血脉 , 尊称她为“老太婆” 。清朝视吴三桂为十恶不赦之罪人 , 故其子孙为生命计 , 约定不向外透露一字 , 不许说 , 更不得写 , 连家谱也不准修 。但又担心家史失传 , 便想出一个办法:在每一代男青年中秘选一优秀者 , 由上一辈传人将祖上历史口授三遍 , 让其默记心中 。担负其事的传人 , 即被称为“秘传人” 。由此一代代传下去 , 传到吴有鹏时已历10代 。传人讲述吴三桂与陈圆圆事如数家珍 , 就连清史研究者也自愧不如 。可以确认:马家寨200余户、1300余口为吴三桂后裔是没有疑问的 。
上述几位专家还走访多处吴氏家居 , 再获重要证据:各家堂屋中央供奉各神主之位 , 称“延陵堂上历代宗祖昭穆考妣姻亲神位 。”其中 , “延陵”两字是关键:春秋时 , 延陵为吴国属地 , 今为江苏之地 。吴三桂的祖先 , 即源出于此 。吴三桂发迹后 , 人们常用“延陵”称之 。明清之际 , 诸多史家亦用“延陵将军”代称吴三桂 。吴氏家家皆设“延陵堂” , 这就与吴三桂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
三百年谜案大白天下
此次考察半年后 , 从岑巩县又传来消息:他们发现了吴三桂的“张皇后”墓 , 遂有了第二次考察 。还是在马家寨吴家墓地 , 距陈圆圆墓约三四米处 , 石碑比陈圆圆碑稍大 , 中间竖刻一行字“受皇恩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墓” 。其中三个空白 , 因年久模糊不清无法识别 。仅从其他字判断 , 此墓主人系男性 , 绝非张皇后 。现场反复辨识 , 上述三字还是难辨 , 幸好他们已做了两份拓片 , 纸上的字较易辨认 。经过研究 , 终于识别第一个字是“颐” , 而后两个字才是碑文解读的关键:这两个字是墓主人的号 。经反复比对 , 终于认定这两个字就是:硕甫!这正是吴三桂生前用过的号 。他最常用的号 , 有“月先” , 还有“长白”等字号 , 而“硕甫”则很少用 , 只在部分典籍中有 , 少为人知 。
再看碑文 , 除“吴公号硕甫”已破解 , 全文连读如同天书 。专家凭藉对吴三桂的深入研究 , 终于获得合理解释:“受皇恩颐养” , 其意思是受皇天之恩而被眷顾与颐养 。所谓“一次”则很费解 , 但不能简单解为只“颐养”一次 。如与吴三桂曾即位当皇帝 , 死后其孙又尊其为“太祖高皇帝”相联系 , 那么“一次”可解释为“第一次”“首次” , 再引申为“开创”“首创” , 则与三桂死后的庙号“太祖”相吻合 。故“一次”暗指三桂为“大周太祖高皇帝” 。
所谓“八十五岁” , 又作何解释?从来墓志铭的碑文正中书写:死者职位爵名某某之墓 , 或称“神道碑” , 却未如该碑正中书写墓主之年龄八十五岁 。这里 , 当另有深意 。在深入调查中 , 吴氏“秘传人”称:吴三桂死于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即中秋节 。据此为断 , 八十五岁应解读为八月十五日 , 暗指吴三桂死于康熙十七年中秋 。而史载吴三桂死于八月十八日 , 终年67岁 。据此还有一种解释:67加18 , 也合85之数 , 仍与吴三桂之卒年月日吻合 。总之 , “八十五岁”隐含着吴三桂卒年日期 。总结以上释文 , 石碑中央全文应解释为:受皇天之恩眷顾颐养 , 大周太祖高皇帝吴公号硕甫之墓 。卒于康熙十七年(戊午)中秋 。
石碑右侧 , 刻有“雍正元年岁次癸卯季春月廿七榖旦”竖写文字 。意思是说 , 立碑时间为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七吉利之日 。立碑之时 , 恰恰是康熙帝刚去世半年 。由于清朝皇帝已经更换 , 不易再追究前事 , 吴三桂后人才迫不及待地立碑 , 而且苦心设计 , 刻下这段不合常规、让人难懂的碑文 。

推荐阅读